把心靜下來,處處感受幸福
一個人心靈的寧靜也許不會為恐懼所侵擾,卻可能為欲望和期待所騷動。有時候,最不容易管住的是我們的心,今天要求這樣,明天希望那樣,總是翻來覆去、心猿意馬。浮躁的心總也看不開人生的種種,看不開燈紅酒綠,看不開金錢、權利、欲望,所以才會感覺到人生煩惱多。正所謂“心靜自然涼”,當我們把心靜下來之后,再回過頭來看這個世界,是否還會覺得煩惱叢生呢?有時候,不是因為看不開,而是因為沒辦法靜下心來。
在生活中,我們因看不開所產生的煩惱、痛苦、絕望、發怒或者從容、自在、快樂的感覺,都源于我們內心。就好像入定時會有一只大蜘蛛不請自來對你進行騷擾一樣,浮躁的心,往往會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影響,或悲或喜,或煩惱或自在,或絕望或希望。
人生總是充滿著不如意的事情,而佛法告訴我們,生命的無常是無法回避的,我們應該把心靜下來,面對它、認識它、超越它、看開它?;蛟S,許多對佛法陌生的人認為佛教是消極的,其實不然,佛教認為苦是一種客觀存在。
世間的一切都有生住異滅的過程,生老病死、春夏秋冬,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安靜的心看待,一切都是可以看開的。當自己被一顆浮躁的心所操縱,我們看什么都是煩惱,什么都看不開。心若靜下來,我們自然會看到生活中的許多美好,心情也一下子豁然開朗。
幸福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或享受,而痛苦則是人主觀感受上所受的折磨。人的天性是努力追求幸福,而避免痛苦。然而,上帝總是成雙成對地創造一切,它讓幸福與痛苦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于是,幸福與痛苦之間形成了一種微妙關系。
試想,如果你總是輕而易舉地贏得幸福,你會體會到真切的幸福嗎?所以,痛苦是幸福的代價,痛苦成為進入幸福之門,而且,經歷了痛苦,我們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霍金先生在輪椅上度過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他用自己的智慧、樂觀和堅強寫下了許多不朽的物理著作。病魔困住了他的軀體,卻并沒有困住他自由而偉大的靈魂。他并非沒有為失去感到過痛苦折磨,只是他更看重自己擁有的,更重視快樂,所以,他才有更卓越的人生。
痛苦常常來得無聲無息,它考驗你的毅力與堅韌,假如我們能頑強地與之抗爭,逃離痛苦的陰影,重新給心以幸福的方向,那么,在痛苦之后,內心會更顯幸福的光芒。痛苦并不可怕,內心能夠找到快樂方向的人,幸福的鐘聲一定會被敲響。
總是有人問本·沙哈爾:“你能幫我消除痛苦嗎?”本·沙哈爾卻感到不解:為什么要用這種態度來對待痛苦?他這樣說道:“痛苦,也是我們的人生經驗,會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人生的成長和飛躍,經常發生在你覺得非常痛苦的時刻?!?/p>
毫無疑問,幸福與痛苦就是上帝創造的一對雙胞胎,它們無時不刻不游離在我們左右。幸福與痛苦來自同一源泉,一個人的客觀條件不論有多好,當他與那些條件更好的人相比,就會產生痛苦;相反,一個人的客觀條件有多壞,當他與那些條件更壞的人相比,就會感到幸福。
即使我們不與他人相比,有時候也會與自己相比:假如現在比過去好,我們就會感到幸福;假如過去比現在好,我們就會感到痛苦。當然,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我們都可以有所選擇,主要取決于你的心態。例如,當痛苦來臨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很糟糕,但是你依然看到了事情美好的一面,那幸福將戰勝痛苦。
真實的幸福是痛苦與痛苦之間的間隙。我們總是渴望著快樂,但卻只會帶來失望與不滿,最終導致了內心負面情緒的產生。
一個幸福的人,并不是拒絕痛苦的人,他也會有情緒上的起伏,但整體上能夠保持一種積極的心理。經常被積極的心理所引導,就會感染快樂與幸福,從而少受負面情緒的困擾。所以,在人生漫漫途中,快樂是常態,痛苦只是小插曲。
上一篇:執著于夢想,才能最終成就人生
下一篇:把情緒放空才能內心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