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戰線上的一面紅旗
埋頭苦干盡職守,奮斗不止葆初心,矢志奉獻勇擔當。作為紡織戰線上一面屹立不倒的紅旗,趙夢桃用她的最美奮斗人生唱響了紡織車間的勞動贊歌,“夢桃精神”在奔涌的時代大潮中持續不斷地以其強大內核,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勞動者昂揚奮進、砥礪前行。
趙夢桃1935年出生在河南洛陽。夢里有桃是多么幸福甜美的愿景,但是趙夢桃的童年生活卻與甜美無緣。她家有5口人,母親體弱多病,父親更是重病在身,大哥死于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小妹在逃難中不幸喪生,二哥為謀生遠奔陜西蔡家灣當了學徒。就這樣,趙夢桃獨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年僅11歲就到毛衣廠織毛衣補貼家用。每天早上,她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抱著一大團毛線織呀織,一織就是一整天。14歲那年,父親病故,趙夢桃和母親只得坐上西去的鐵轱轆車,投奔了在西北的二哥家。趙家這段苦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新中國到來的那一天。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時代的變化,身份的改變,趙夢桃也迎來了命運的轉折。幾經努力,她于1951年經考核合格進入了西北國棉一廠,成為了一名紡織學徒。趙夢桃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她刻苦鉆研技術,勤奮練習操作,時刻以新中國工人階級的身份要求自己。在正式成為一名紡織工人之后,趙夢桃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產勞動中。在車間,她就像上足發條的鐘表,“好好地干!下苦干!老實干!”是趙夢桃的口頭禪,別人擋車一個來回需要3至5分鐘,她僅用2分多鐘。為了多干活兒,多產出,她每天吃飯時,都會比別人晚到十幾分鐘。機器轟鳴、嘈雜刺耳的紡織車間,總能看到趙夢桃忙碌的背影,她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毫無保留地奉獻在紡織女工的崗位上。在眾人眼中,埋頭苦干的是趙夢桃,勤練操作的是趙夢桃,愛學好學的也是趙夢桃。看到技術好的姐妹,趙夢桃便主動上前虛心請教,認真學藝;工作之余,她還課本從不離手,學習文化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1952年,在紡織技能大比拼的活動中,趙夢桃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第一名。次年,因為她出色的工作表現和模范帶頭作用,組織上吸收趙夢桃為共產黨員。入黨的那一刻讓趙夢桃思緒萬千,她深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身上的責任更大了,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她的干勁也隨之變得更足了。
為了響應工廠“擴臺擴錠”的號召,趙夢桃的看車能力從200錠擴展到600錠,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在她心中,勞動就是幸福,多干能干就是福氣。1956年,因為突出的工作表現,趙夢桃被評為全國先進生產模范。在北京接受表彰的那幾天,她也沒有落下學習和練習技術。看到同行徐鳳妹“雙手咬皮輥花”的演示后,趙夢桃認真領會,反復操練,為了盡快學到技術,甚至在返程的火車上用糖葫蘆的竹棍反復練習。終于,趙夢桃掌握了這門先進的技術,并將努力學會的技術傳授給了車間其他的姐妹們,大幅度提高了整個紡織廠細紗清潔的工作效率。好的成績是干出來的。從工廠開工到1959年的7年間,趙夢桃月月完成國家計劃,年年均衡生產,以優異的工作業績成為了紡織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趙夢桃匠心獨運,開拓創新,攀上了職業生涯的頂峰。除了像鐘表一樣不停歇的埋頭苦干、追趕超越外,她還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掌握了“雙手咬皮輥花”的技術后,趙夢桃并沒有重復照搬,而是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操作體會,革新了此項技術,創造了千錠小時“斷頭”只有55根、皮輥花率1.89%的好成績。另外,她還在日常工作之中善于革新:一直以來,車間都是用濕棉花清潔毛輥,這在趙夢桃看來是不必要的,她采用濕抹布代替濕棉花。這一“不起眼”的抹布改良在全廠推廣后,每年為工廠節約原棉2萬多斤。更難能可貴的是,趙夢桃在工作中總是迎難而上,勇于創新。1962年,為了提高棉布質量,減少紗線上條干不均勻的現象和粗細節疵點,她刻苦鉆研,反復實踐,終于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的巡回清潔檢查操作法。按此技術,清潔度可達到100分,粗細節的壞紗比過去減少了70%左右,斷頭也比過去減少了2/3。該技術大大提高了棉布的生產質量,并在陜西全省紡織企業逐漸推廣開來,趙夢桃因此實現了“把技術變成集體的財富”的心愿。于細微之處另辟新路,于困難之中開拓創新。趙夢桃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在工作上比別人走得更遠,更有成就。
“能幫助別人前進,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趙夢桃成為紡織戰線上的一面紅旗,除了扎實的技術、領先的業績外,還有一顆熱誠的心。在趙夢桃的眼里,革命工作不分內外。從剛一進廠,把宿舍里的好鋪位讓給別人睡,臟活兒累活兒搶著干,到掌握嫻熟的技術后,手把手教別人,再到成為組長后,主動分擔其他工人遇到的困難,這一切都是為了“不讓一個伙伴掉隊”。趙夢桃總是手把手教新手操作技術,耐心勸導技術過硬而不愿帶徒弟的同事,主動和同伴換車,解決個別人完不成生產計劃的難題。趙夢桃經常將自己調試好的紡車換給別人,先后換過11次車,在她的幫助下有十幾名工人相繼成為了先進生產者。為了工友們更好地安心工作,趙夢桃還在日常生活中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工廠新來了一位幫車工,她是個苦出身,舊社會當過童養媳,因受盡了別人的冷眼而意志消沉,整天無精打采的,工作中也經常因發呆走神而出錯,大家對她很有怨言。趙夢桃不但沒有歧視她,反而更加關心她,當她生病住院時,趙夢桃第一時間去醫院看望她。趙夢桃的熱情關懷、貼心照顧深深地感動了這名女工,使她徹底放下思想負擔,開始積極地面對工作和生活。除此以外,趙夢桃還經常做家庭訪問,幫助工友們解決家庭矛盾,處理難題。
趙夢桃用一顆同志的誠心,打開了工友們身上的“萬家鎖”,小組里、車間里、工廠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對她工作上的突出成績和生活中的樂于助人嘖嘖稱贊。在趙夢桃小組里,“人人當先進、個個爭勞模”,互幫互助,蔚然成風。
28歲是多美的青春年華,誰承想無情的病魔卻突如其來——趙夢桃患上了癌癥,不得不告別她無比熱愛的工作崗位住進了醫院。在住院期間,趙夢桃滿腦子還是工作與勞動,病情稍微好轉一點兒,她便打掃病房擦窗戶,幫護士裁剪油紗布,還當起臨時護士,為醫院重癥病人洗腳擦澡。護士們心疼趙夢桃,勸她不要做了,她卻說:“我能動,就要干。”即使在病床上發著高燒,趙夢桃的手還一直拿著紗管練習著掐頭動作,口里默念著“不行,1分鐘才62個,最高紀錄90個呢”。趙夢桃就是這樣時刻與黨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雙手為集體造福,流干汗水踐行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崇高誓言。
1963年4月,趙夢桃先進事跡報告大會在陜西咸陽召開。會上,趙夢桃被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人典范”的榮譽稱號,臺下歡呼一片,掌聲雷動。而此時,飽受疾病折磨的趙夢桃正躺在病榻之上,無法參加大會。為了鼓勵大家,她錄下了這樣一段話:“我一定要戰勝疾病,爭取早日回到車間,我要和全組同志一起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聽到這番話后,趙夢桃的同事們都哭了,因為她們都明白趙夢桃的身體不可能再回到工廠工作了。大家把悲傷化作力量,干勁十足,決心向趙夢桃那樣“做堅強的突擊旗手,不歇氣,不換肩,把這面旗幟扛到共產主義去”。是的,共產主義事業是干出來的,共產主義事業需要無數的趙夢桃一起扛下去。
1963年6月23日,趙夢桃因病去世,她的生命終止在本如桃花般燦爛的年紀。但是在這短暫的28年時光里,她向所有人詮釋了勞動奉獻的真正價值和意義。趙夢桃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她連續42次被評為各級先進生產者、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兩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還被選舉為黨的八大代表。趙夢桃的一生是無限崇高的一生,受她的影響,整個夢桃小組化身生產勞動一線的楷模,掀起全國學習的熱潮。曾任夢桃小組第三任組長的王西京說:“夢桃小組就是一座熔爐,我在這座熔爐中鍛煉了8年,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影響了我一生。這8年給我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無論我從事什么工作,夢桃精神都是我的精神動力源泉。”“高標準、嚴要求、行動快、工作實、搶困難、送方便”的夢桃精神,激勵著夢桃小組的成員們一代一代成為新時期最美奮斗者,為國家建設再立新功。
2009年,趙夢桃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7年陜西咸陽修建了趙夢桃公園和趙夢桃紀念館。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趙夢桃小組的回信中,鼓勵全組“繼續以趙夢桃為榜樣,在工作上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精益求精,爭做新時代的最美奮斗者,把夢桃精神一代又一代傳下去”。
我們看到,夢桃精神作為一座永遠屹立的時代豐碑,多年來一直激勵和鼓舞著千千萬萬勞動者。新時代的青年一代,更應爭做夢桃精神的接班人,不忘初心,持續奮斗,用心血和汗水繪就屬于勞動者的奮斗史詩。
歲月崢嶸,總有一種精神會熠熠生輝;時光荏苒,總有一種信念會生生不息!
上一篇:筑防疫高墻,做逆行英雄
下一篇:經寒花枝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