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孩子喜歡孤單
很多人都對于內向型性格的人有一些誤解,覺得內向型性格的人并不需要朋友的陪伴,只喜歡獨處。很多父母對于內向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誤解,他們看到孩子孤孤單單地一個人呆著,并不認為孩子需要人陪伴,反而覺得孩子怡然自樂呢!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誤導,所以父母會對孩子采取忽視的態度,也會對孩子的內心不夠關注。實際上,內向型性格的孩子雖然很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之中,但是他們同樣也希望自己能夠與朋友快樂地相處。每當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受到誤解,或者是受了委屈的時候,內向型孩子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關愛。所以父母不要覺得內向的孩子并不需要陪伴,不需要溫暖,而是要更加關注性格內向的孩子的情緒變化,以愛來給孩子更多的滋養,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內向型孩子生性敏感,他們的情感是非常脆弱的。遺憾的是,很多父母都不認可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有一些內向型的孩子因為一些小小的事情導致情緒波動,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但是父母卻覺得孩子所經歷的事情是不值一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對于父母的依賴和信任就會被損害。他們原本是想從父母那里得到保護,得到重視,但是卻非常失望。漸漸地,內向型孩子就會關閉心扉,不愿意再與父母溝通,也會因為感到自卑而遠離人群。那么,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時,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對待孩子,也要認真地傾聽孩子訴說事情的經過。
在傾訴的過程中,孩子心中的不快就會漸漸消除。有一些孩子還會因為思想走極端而產生一些不正確的想法,那么在傾聽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及時地幫助孩子打消這些不正確的想法。因此,對于內向型孩子的社交來說,父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滿足孩子的情緒、情感的需求,也要及時糾正孩子跑偏的思想和行為,保證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周末,媽媽帶著洋洋去兒童游樂場玩。洋洋八歲了,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孩,性格比較內向,很少與人發生沖突。到了游樂場之后,媽媽坐在游樂場的看護區里看手機,洋洋則坐在太空沙的桌子旁玩沙堡。玩著玩著,媽媽突然聽到孩子的哭聲,她抬頭一看,發現洋洋正在和一個小姑娘廝打呢!媽媽大吃一驚,這個溫柔嫻靜的小女孩從來連一只螞蟻都不敢踩死,怎么還和其他小朋友打起來了呢?媽媽趕緊沖過去把兩個小朋友分開,看到洋洋哭得非常委屈,媽媽蹲下來溫和地詢問洋洋事情的經過。
原來,洋洋好不容易才堆出一個沙堡,卻被這個小姑娘搗毀了??吹阶约旱淖髌繁粴?,洋洋的情緒非常激動。她質問小姑娘為什么要破壞她的沙堡,小姑娘卻很不講道理,對洋洋說:“我就喜歡這么做!”洋洋更生氣了,和小姑娘理論起來,因為沒有大人在旁邊,她們說著說著就打起來了。
聽到洋洋訴說原委,媽媽對洋洋說:“洋洋,小朋友把你的沙堡弄壞是不對的。不過,我們要通過講道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媽媽知道這個沙堡是你好不容易才堆起來的,也是你最喜歡的,對不對?”聽到媽媽的話,洋洋的眼淚簌簌而下。她點了點頭,媽媽說:“不過,沙堡再重要,也沒有小朋友的安全重要。你和小朋友廝打在一起,如果發生了安全問題,那么可是很糟糕的。沙堡壞了,我們還可以再堆。媽媽現在就陪你一起把沙堡堆起來,好不好?”聽了媽媽的話,洋洋接連點頭,她破涕為笑,高興地和媽媽堆起了沙堡。
如果媽媽對洋洋的沙堡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樣子,那么洋洋和小朋友在打架之后,心理上還會受到媽媽的傷害。幸好媽媽很理解洋洋的想法,也知道洋洋把沙堡看得很重要,所以她先耐心地安撫洋洋的情緒,然后才和洋洋講道理。
即使是內向的孩子,也渴望自己得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注,他們并不喜歡總是形只影單,他們也希望自己身邊有更多的朋友。性格內向的孩子因為表現得非常溫和,所以會被其他的孩子欺負。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也要引導孩子以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在此過程中表現出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意愿,父母還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帶著孩子一起走入群體,讓孩子體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快樂。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喜歡孤單,即使是內向的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夠融入集體之中,也希望自己身邊會有更多的朋友,和朋友一起分享更多美好的事物。這是內向的孩子真心想做的事情。父母在教會孩子正確處理矛盾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融入集體之中,感受與人相處的快樂。
古人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快樂地玩耍,不如和很多人一起快樂地玩耍。當我們與他人分享快樂的時候,快樂就會成倍增長;當我們與他人分享痛苦的時候,痛苦就會減半。父母要告訴孩子這個道理,讓孩子能夠適應集體生活,與人合作,愉快玩耍。
當孩子與其他小伙伴發生矛盾和糾紛的時候,父母切勿沖出去為孩子出頭。在這個事例中,洋洋媽媽的做法就很好,她只是沖過去把兩個孩子分開,讓兩個孩子不要繼續廝打,然后就聽聽洋洋講述事情的原委。在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媽媽接納了洋洋的情緒,但是她并沒有幫助洋洋去處理小伙伴之間的矛盾。如果父母不在場,孩子是否有能力處理好這個矛盾呢?這對于父母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父母要記住,最重要的不是孩子是否吃虧,而是孩子要有能力與小伙伴相處。有些父母總是為孩子出頭,看到孩子與他人發生矛盾,就會沖過去為孩子聲張正義,這其實是很不理性的行為,也會對孩子造成惡劣的影響。
同齡的孩子們在一起玩很容易發生矛盾,這是難以避免的,除非把孩子關在家里,否則孩子只要跟小朋友在一起,就一定會發生矛盾。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們玩耍和相處的狀態,不要總是為孩子出氣,否則孩子就會失去很多朋友。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委屈之后,父母可以適當地安撫孩子,也可以告訴孩子如何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這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有效的幫助。
為了避免內向的孩子更加孤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與小朋友相處。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孩子表現出自私、懶惰、任性、霸道等特點,父母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改正。例如有一些父母會把家里好吃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吃,那么為何不和孩子一起分享呢?有些父母會滿足孩子一切的需求和欲望,那么為什么不學會拒絕孩子呢?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孩子雖然小,需要得到父母的照顧,但并不能把父母當成他們的保姆。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養成獨立性,引導孩子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為他人著想,讓孩子能夠體諒他人的情緒和感受,這樣才能避免使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壞習慣,也才能讓孩子形成集體意識、利他思想。當孩子具備這些特點之后,他們就更容易融入集體之中,與其他小朋友快樂地相處。
上一篇:夢想是孩子成長的明燈
下一篇:深層價值與目標是一種獨特的精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