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天才莫里哀
在法國文壇中,莫里哀既是一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戲劇創作家。他是自莎士比亞以來歐洲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1643年1月,二十一歲的莫里哀給父親留下一張自愿放棄王室裝飾師繼承權的字條出走,決心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當一名當時毫無社會地位可言的演員。
命運對初涉戲壇的莫里哀是極其殘酷的,幸運女神沒有向莫里哀張開歡迎他的雙臂,而是狠狠地打擊了他。由于缺乏經驗、同行的競爭以及劇團死敵圣絮爾皮斯的神父奧利耶的仇恨,以莫里哀為首的“光耀劇團”的演出逐漸失去了觀眾,經濟上陷入困境,不得不靠借債度日,莫里哀曾兩次作為欠債人被關進監獄。
被保釋出獄的莫里哀在債務中掙扎,飽嘗了失敗和破產的滋味,受盡了貪婪的商人和冷酷的高利貸者的折磨。1645年秋,“光耀劇團”宣布破產,莫里哀當演員的夢想破滅了。
在從事戲劇事業的三年時間里,莫里哀幾乎一直在債務、高利貸、監獄和屈辱的痛苦中掙扎,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動搖自己的信念。光耀劇團解散后,莫里哀同瑪德萊娜被職業演員夏爾·迪弗雷招聘為自己劇團的演員。
這時候,莫里哀的演技已有很大提高,成為迪弗雷劇團的重要人物。不過迪弗雷劇團也沒有在巴黎取得成功,為了生存,劇團只好到外省去演出,于是莫里哀開始了長達十二年的流浪生涯。
正是這種漂泊流浪的艱苦生活磨煉了莫里哀的意志,使他在同各色人物的接觸中學到了人生哲理,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演技也日益成熟。尤其重要的是,在缺少優秀劇本的時候,莫里哀不得不動手改編供演出的劇本,這不僅喚醒了他身上潛伏已久的創作才能,而且還為他未來的創作積累了經驗。
莫里哀的一生都在為藝術獻身。而他臨死前的慘境更是令人動容。在他進行一生中最后一場表演前,他已經病入膏肓了。其他的演員勸他放棄這場演出。莫里哀悲傷地回答:“我不能停止啊,全團的人都指望著這場表演吃飯啊。”
在這場戲中,他飾演的正是一個病人的角色。當他步履蹣跚地走上前臺,熱情的觀眾還以為這是大師在惟妙惟肖地表演,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表演結束之后的幾個小時里,他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有的人為了舒適的生活,背叛了崇高的理想,這首先就是懦夫的行為。就算他以后交了好運而小有成就,也會因為其內心的蒼白而難以更進一步。
上一篇:善于“借”的奧秘
下一篇:喜歡抱怨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