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電影《杜拉拉升職記》確實紅火了一把,在許多人的眼中,杜拉拉也許是我們職場中的代表,她沒有多少背景,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全靠個人的努力,當然,最終她取得了成功。僅僅從這個角度說,杜拉拉當然算是每個人的偶像。不過,盡管我們對杜拉拉的堅韌和成功十分敬佩,但我們若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種拼命努力的工作狂和八面玲瓏的為人處世風格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或者可以說,杜拉拉式的生活并不是每個人都想過的一種生活。對于我們大部分人而言,與其成為另外一個不要命式的工作狂,還不如做回自己,靜心地享受生活。生活中,那些工作狂為什么那么拼命地工作呢?他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掙錢,而掙錢為了什么呢?難道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物質一些嗎?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物質充足,但其精神卻很貧瘠,心靈無法得到休息。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模糊了一個概念,掙錢的意義在于享受生活,而不是折騰生活。
中國的文化崇尚工作至上,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許多人經常在辦公室挑燈夜戰,或者從來不出門旅游,這樣拼命工作的人其實已經忽略生活的美好,更何況工作得多并不意味著應該受到表彰或加薪。過度工作很有可能會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消磨自己的創造力,甚至對你與家人和朋友的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盡管,有激情有夢想是上天賜予自己的禮物,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努力更不會是一種錯誤。但是,我們的休息也很重要,除去忙碌的工作時間以外,我們應該更多地享受生活,享受與家人、朋友待在一起的感覺。這樣我們才能收獲更多來自心靈深處的快樂。工作的功利性目的是掙錢,但這并不是其最終的目的,享受生活才是掙錢的最終目的。
生活中,享受生活是人生的特殊體驗,在越來越喧囂的塵世中,我們逐漸背離了享受生活的本質。在拼命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變得越來越提得起、放不下,為享受而享受,把掙錢、占有當作享受的終極目的。這樣一來,生活中感受到的是苦多樂少。其實,享受生活是一種感知,品味春華秋實、云卷云舒,一縷陽光、一江春水、一語問候、一葉秋意都是生活里醉人的點點滴滴。
當然,有人喜歡工作是出于熱愛。威廉·費爾波是耶魯最著名而且深受歡迎的教授之一,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曾經這樣談起自己的工作:“對我來說,教書凌駕于一切技術或職業之上。如果有熱忱這回事,這就是熱忱了。我的愛好是教書,正如畫家的愛好是繪畫,歌手的愛好是唱歌,詩人的愛好是寫詩。每天起床之前,我就興奮地想著有關學生的事……人的一生之所以能夠成功,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每天的工作抱著熱忱的態度。”
同樣一份工作,由兩個人來干,是否熱愛自己的工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熱愛自己的工作,會讓自己變得十分有活力,工作干得有聲有色,創造出許多輝煌的成績;而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則會讓自己變得懶散,對工作冷漠處之,當然就不會有什么發明創造,也會影響其潛在能力的發揮。
對職員而言,你不關心別人,別人也不會關心你;你垂頭喪氣,別人自然對你喪失信心;你成為這個職業群里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人,也就等于喪失繼續從事這份工作的資格。
喬·吉拉德曾感嘆說:“我從事銷售工作多年,見到過許多人,由于對工作保持活力,他們的績效成倍地增加。我也見過另外一些人,由于缺乏活力而走投無路。我深信活力是成功推銷的最重要因素。”因為對工作充滿激情,才會保持活力,才不會那么輕易地放棄,而會堅持到底。
當一個人總是保持神采奕奕的狀態,那他干什么事情都會堅持到底,絕不會半途而廢。當然,所謂的活力源于內心的熱忱,因此活力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所有和它有過接觸的人都會受到其深遠的影響。
啟示
當一個人拼命工作到忘記了家人和朋友,盡管他的物質生活是富足的,但其精神生活卻是一片貧瘠,他的內在心靈更像是一片荒蕪的花園。因為他不懂得享受生活,自然感受不到來自生活的快樂。
上一篇:抵制人性弱點,才能重新上路
下一篇:接受失敗的事實,并迅速作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