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中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一個合格的家長,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家教觀念
家教觀涉及教子觀、人才觀、親子觀、德育觀、智育觀等方面。例如人才觀,什么是人才?這關系到家教的培養目標。有的家長認為,只有考試成績得高分、只有考上大學、只有成名成家才是人才,因而對孩子只重分數,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在家教中操之過急,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厭倦,對人生冷漠,壓抑甚至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到頭來成才也渺茫。其實,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年齡,其才能是潛在的,是“潛人才”。只有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從實際出發,科學培養,才可以使孩子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2)要重視孩子的全面素質培養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花很多精力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卻不注重孩子的品德、意志、毅力、經受挫折能力等非智力方面的培養。而事實證明,在人才形成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一個孩子學習上的缺陷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品格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貽害一輩子。很難設想一個胸無大志、狹隘自私、缺乏直面困難勇氣的人會有什么大的作為。因此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健全人格發展和身體素質,關心孩子全面成才,切切實實打好基礎,也就為成龍、成鳳創造了可能性。
(3)改進家教方法
現在有的家長對孩子放縱嬌溺、百依百順,或者橫加干涉、棍棒相加。望子成龍的熱切期望與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形成很大的矛盾。不懂孩子,卻拼命在教育孩子,結果事與愿違。因而家長需要掌握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掌握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靠激發、引導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4)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家長本身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對孩子起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長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情趣修養、行為規范都會直接影響孩子。家長要努力學習家教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從家庭環境、家庭氣氛、家庭風尚等方面,給孩子潤物無聲的熏陶。
(5)在與孩子的交往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給孩子信心。家長在看到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切忌說孩子不行的話語。這種瞧不起孩子的話語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信心,從而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因此,孩子的信心源于父母的信心。父母要適時給孩子一定的信心與鼓勵,才能讓孩子勇敢地戰勝困難。
② 讓孩子自己來。父母溺愛孩子,會使孩子變得無能,甚至會削弱孩子的適應能力。監督孩子的行為要適度,不要給孩子造成緊張感。有些家長在監督孩子的時候,總對孩子發號施令,說這件事應怎么做,那件事要怎么做。長期下去,會使孩子變得懦弱起來,害怕父母,形成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只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進行適時的指導,才能讓每個孩子的個性發揮出來。
③ 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父母嘮叨不休,會減弱孩子理解事物的能力。如果強迫孩子做某件事情,會導致孩子失去興趣。因此父母應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從而增加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給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間,能夠培養孩子的全面思維。
④ 給孩子定一個合理的規矩。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走向社會。過度地縱容孩子會阻礙孩子獨立、能干、自我調節等能力的養成;相反,有的父母更喜歡憑自己的主觀臆想來給孩子設定規矩,這種偏激行為有時會殘害一個孩子的心靈。因此,要給孩子訂立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孩子全面地發展。
中國式家長的十大類型
(一)模具制造型。此類家長,屬于自以為是之人,總以為自己的想法不會有錯誤,總以為自己是愛孩子,為孩子好。對孩子的要求極嚴,孩子舉手投足都給予詳盡的指示,從生活習慣、活動的范圍、方式,到讀書的范圍方法、興趣愛好,甚至到高考專業的選擇、畢業工作的選擇,都受到強制性指導。這種教育,無形之中抹殺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與創造能力。在這種模式之下,孩子成為模具制造的產品,家長原形的克隆。人的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在這些克隆產品中黯然消退。
(二)溫室培養型。經濟條件的改善,孩子數目的減少,使家長更有能力和精力來教育培養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給予孩子最好的學習與成長條件,彌補自己少時的缺憾,這是生在艱苦年代的家長的普遍做法。孩子的吃,要操心,總擔心孩子缺鋅少鈣;孩子的穿,要操心,噓寒問暖,從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調,到出門武裝,再到牙齒的裝備,無一不體現家長細膩的愛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學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請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允許與學習成績優秀者交往;孩子的學,更要操心,從胎教,到小時候的藝術素質的培養,到入學對學校的選擇、對老師的選擇,無一不體現了家長的“智慧”,直到孩子畢業,專業的選擇,工作的選擇,愛人的選擇,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樣的做法,制造了許多肥胖兒童與厭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極差的孩子,制造了龐大的厭學者隊伍,制造了離開父母一無所能的孩子。溫室的花朵,禁不住一點點風吹雨打,溫室培養出來的孩子,離開父母,卻無法適應社會,最后父母只有哀嘆了!
(三)極力壓榨型。這種模式多出現在孩子的讀書過程之中。家長對孩子提出過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夠上一所名校,有個較好的前程??v使學校能夠減負,家長也未必讓孩子減負,連小學生的作業,家長都要求孩子完成兩套三套。在平時,孩子們被迫學習到晚上10點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在等待著孩子!教育科目的設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而家長們不設法補救,卻推波助瀾,成為扼殺孩子天性與創造力的同案犯。
(四)經濟刺激型。物質的社會,造就物質的方式,一切以經濟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產業化,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錢看”!考第一,獎勵多少;考前十名,獎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為制度!特別是龐大的打工隊伍中的家長,對留守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以錢來“遙控”孩子。小小的腦袋,最終只容納了一個龐大的“錢”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錢來;幫你做作業,可以,拿錢來;幫爸爸買包煙,可以,拿錢來!
(五)原始放牧型。多出現在打工家庭或者問題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掙錢,無暇關注孩子的感受,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當然也有現實的家長,認為讀書無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學,大學畢業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讀書也同樣可以掙大錢,甚至成為黑社會性質的流氓,也一樣“出人頭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滅!這樣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推給教師,現在雖然有“教育萬能”的理論,但這世界上卻沒有萬能的教師!
(六)自家蘿卜型。俗話說,自家蘿卜天大個。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有點過人之處,在有的家長眼中都是天才的舉動,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別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師和學校的不好,是社會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絕對不會不好!這種情形,相信讀者也曾見識過,其中的危害就不贅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棍棒底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長崇尚用武力解決問題。特別在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往往對孩子拳腳相加。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逆反心理以及長大后崇尚暴力解決問題的惡劣影響,很難消除。暴力調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別強,要么特別懦弱,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很少有不崇尚用武力解決問題的!
(八)過于嘮叨型。這部分家長相對比較溫和,但又失之偏頗,當語言說服不能解決問題時,就難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話西游》里的唐僧念經,兩個小鬼實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殺了?,F實之中,有的家長的確過于嘮叨,這種環境里長大的孩子,男孩對別人的啰唆過于敏感,女孩則會成為長舌婦。
(九)百依百順奴才型。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孩子數目的減少,一個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父親母親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這樣,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沒有愛心,唯我獨尊,最后不容于社會也就必然了。
(十)理想型。愛孩子,重視孩子,但不溺愛;嚴格要求孩子,但給孩子適度的活動空間;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將會使孩子受益一生。
上一篇:孩子高考失利怎么辦?
下一篇:家校合作中學校應做好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