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愛寄宿的孩子?
寄宿的孩子最大的特點是第一監護人出現了缺位,學校承擔了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責任,教師又扮演著部分家長的角色。所以,家長要盡可能地彌補親情的缺失,學校和教師更應關愛寄宿的孩子。
(1)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留守兒童需要一個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學校要利用集體的力量創造一切條件,營造關愛寄宿的孩子的氛圍,給寄宿的孩子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優先政策,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就是一個溫暖的家庭。學習上要優先照顧。教師在課堂上把機會優先讓給寄宿的孩子,優先輔導。優先對寄宿的孩子的學業進行分析,制訂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及階段性效果,并建立進步檔案。隨時關注寄宿的孩子的生活情況,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及時向家長匯報寄宿的孩子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讓家長了解學校、老師和孩子,使學生熱愛學校,親近老師,喜歡學習。生活上多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增強寄宿的孩子的自信心,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如開展以寄宿的孩子為主題的班會、隊會活動,使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得到真正的快樂。
(2)幫助他們自立自強
教師要全面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幫助提高寄宿的孩子自立自強的能力。寄宿的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需要自身的積極努力,要讓寄宿的孩子知道和理解父母的選擇,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要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拋棄了。要積極與父母聯系,比如可以經常寫信或者打電話向父母匯報自己的種種情況,不要因為空間距離阻礙了親子間的心靈溝通。教育寄宿的孩子認識到,父母不在身邊這一現實是對自己的鍛煉和考驗,是培養自己獨立、堅強、富有責任感的大好時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財富,從而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教師還應當注重寄宿的孩子的行為訓練與強化,如鼓勵、指導他們積極、主動地面對和解決生活與學習上遇到的種種問題,逐步養成寄宿的孩子獨立、自主、自強、自立的良好行為習慣,使其達到認知與行為的和諧統一。
(3)幫助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
寄宿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孤獨感強,學習習慣差。主要表現在不能主動學習,沒有主動看書、預習、閱讀的習慣,常違反紀律,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逆反心強,做事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為中心,書寫差,怕思考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弱化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
培養好寄宿的孩子的學習習慣,重點在課堂上。首先,上課認真聽講習慣的培養。在課堂上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學習好,課堂教學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時要區別對待。對于根本聽不懂的孩子,教師應給他們做個別輔導。對于自制力差、愛走神的孩子,教師應在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教師應在課堂上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讓孩子充滿自信。其次,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是進一步理解鞏固消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環節,首先對改善孩子不良行為的標準不要定得太高、太嚴格、太硬性。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他們的實際水平出發,有效地控制作業的難易程度和數量,使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克服困難,愉快地、自覺地按要求完成作業。每次教師布置作業時,應注意“兩性”:一是目的性,即作業應突出知識點,提倡少而精;二是階梯性。積極思考發言、注意書寫整潔等,這些都是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基本元素。在每節課上仔細檢查,在每天認真督查,看他們有沒有達到這些要求,做得好不好。
關愛寄宿的孩子,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希望得到社會的關心和愛護。
上一篇:如何與孩子談“性”?
下一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