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啟母闕
啟母闕位于登封市區城西北2km嵩山南麓萬歲峰下,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項目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漢延光三年(124),啟母闕由潁川太守朱寵建造。闕北有開裂巨石,即“啟母石”。漢武帝游嵩山時,曾為此石建廟,今廟已不存。東漢延光三年潁川太守朱寵于啟母廟前建神道闕,漢代因避景帝劉啟之諱改名開母廟。
啟母闕結構與太室闕相同。東闕通高3.18m,西闕通高3.17m。西闕闕基為兩層長方形石板,下層石板較大而薄。闕身用長方石塊垂直壘砌在闕基上,最上面的石塊雕作斗形,上承托闕頂,下呈斜角與闕身相連。闕頂殘存部分在闕身東側,雕作四阿頂,頂上雕垂脊和瓦壟,檐下四周雕仿木椽。東闕闕身殘損較重,其結構與西闕基本相同。闕體造型大氣、比例勻稱,雕飾的垂脊和瓦壟、檐部和椽等式樣和尺寸都為研究漢代建筑提供了實例。
闕身刻有《啟(開)母廟闕銘》和《棠溪典嵩高廟請雨銘》,銘文間隙處及其他石塊上浮雕人物畫像以及騎馬出行、斗雞、馴象、吐火、進謁、倒立、飲宴、日御羲和、啟母化石、夏禹化熊、郭巨埋兒、月宮、蛟龍穿環、犬逐兔、果下馬、蹴鞠、鶴叼魚、虎撲鹿、孔甲蓄龍等畫像70余幅。有些圖像反映了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實,如口吐火及易牛頭馬頭的幻術、馴象等,反映了漢代對西域的開發,是漢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
啟母闕為研究我國漢代女性祠廟建筑門闕的形制和建筑藝術史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人物雕刻(文宣提供)
瑞獸(文宣提供)
東闕(文宣提供)
西闕(文宣提供)
闕身雕刻(文宣提供)
啟母石(文宣提供)
上一篇:道教建筑·登封南岳廟
下一篇:登封太室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