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送賀監(jiān)歸四明應(yīng)制》寧波開篇四明山與四明詩詞賞析
唐·李白
久辭榮祿遂初衣[2],曾向長生說息機(jī)[3]。
真訣自從茅氏得[4],恩波寧阻洞庭歸[5]。
瑤臺含霧星辰滿[6],仙嶠浮空島嶼微[7]。
借問欲棲珠樹鶴[8],何年卻向帝城飛[9]。
注釋 [1] 賀知章 (659—744) : 字季真,晚號 “四明狂客” ,越州永興 (今蕭山)人,生于鄞縣(今寧波市) 。武則天證圣元年(695)進(jìn)士,曾任太常博士、秘書少監(jiān)、太子賓客等職。玄宗天寶二年(743)上疏請為道士。賜還鄉(xiāng),歸居四明。臨行,皇太子及滿朝大臣為之餞送。應(yīng)制: 奉詔寫作詩文。[2] 遂初衣: 實(shí)現(xiàn)了隱退、修道的夙愿。初衣: 仕前之衣。[3] 曾: 乃。長生: 道家修養(yǎng)不死之術(shù)曰長生。息機(jī): 退出仕途,泯除機(jī)心,亦喻退隱。[4] 茅氏: 相傳漢景帝(前156—前141)時(shí)咸陽人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渡江至江蘇句曲山修道成仙。[5] 恩波: 猶謂皇上恩澤。寧: 豈。洞庭:指太湖。據(jù) 《水經(jīng)注》 載,太湖一名洞庭湖,又名三山湖。[6] 瑤臺: 喻神仙居住的地方。[7] 仙嶠:仙人居住的高而尖的山。[8] 珠樹: 形如柏,葉上有珠,亦喻為仙樹。[9]卻: 再。
上一篇:宋·范仲淹《送謝廷評知余姚》寧波余姚余姚詩詞賞析
下一篇:唐·李隆基《送賀知章歸四明(序略)》寧波開篇四明山與四明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