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徵明《瞻禮育王寺舍利》寧波鄞州育王山與育王寺詩詞賞析
明·文徵明
東風一舸上蓮臺[2],窣堵光明寶藏開[3]。
水漾金沙從地涌,山橫玉幾自天排。
浮生擾擾成虛幻[4],法性如如無去來[5]。
欲究南宗參百丈[6],遠公何日渡江杯[7]。
作者簡介 文徵明 (1407—1559) ,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長州 (今蘇州市)人。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院待詔。擅畫,為 “明四家” 之一。生徒頗多,影響極大,有 “吳門派” 之稱。詩學白居易、蘇軾。著有《甫田集》。
注釋 [1] 舍利,梵文譯音,意謂 “骨身” ,釋迦牟尼遺體焚燒后的珠狀物。育王寺因藏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聞名天下。舍利珍藏在舍利殿的塔亭中。[2] 舸: 大船。蓮臺: 佛座; 亦喻佛寺。[3] 窣堵: 佛教語,窣堵波的簡寫。即塔。[4] 擾擾: 紛亂貌。[5] 如如: 佛教語,意即真實者。亦譯作 “真如” 。[6] 南宗: 佛教禪宗自五祖后分為南北二宗。南宗六祖所創,又分為五派。百丈: 懷海 (720—814) ,福建長樂 (今福州) 人,俗姓王,人稱百丈禪師。創立禪院制度,制 《禪門規式》 ,后稱“百丈清規” ,影響極為深遠。金峨寺開山祖始。[7] 遠公: 晉高僧慧遠。居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宗炳等結白蓮社,凈土宗推尊為初祖,世稱遠公。在此亦喻高僧。渡江杯: 佛家以杯借指為舟。晉僧有常乘木杯渡水者,人稱杯渡和尚。李白 《贈僧崖公》 : “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瀛。”
上一篇:宋·陳造《登招寶山》寧波鎮海招寶山與望海樓詩詞賞析
下一篇:宋·蘇軾《送劉寺丞赴余姚》寧波余姚余姚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