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崔顥《題潼關樓》詠[陜西]·潼關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崔顥
客行逢雨霽①,歇馬上津樓②。
山勢雄三輔③,關門扼九州④。
川從陜路去⑤,河繞華陰流⑥。
向曉登臨處⑦,風煙萬里愁。
【題解】
東漢在今潼關縣設潼關,唐置潼津縣,明為潼關衛,清改潼關廳。地處晉、陜、豫三省要沖,為歷代軍事要地。在今縣城東3公里的禁溝兩岸,自唐迄明清,為了潼關的安全,夯筑了方形土臺12座,即著名的“潼關十二連城”,是防御性的軍事堡壘。潼關、蕭關、大散關、武關,古稱秦之四塞。此詩描述了潼關的山川雄勢及周圍環境。
【作者】
崔顥,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西《雁門胡人歌》詩。
【注釋】
①霽:雪雨停止天放晴。②津:要津。因潼關地處津要, “津樓”即指潼關樓。③三輔:漢景帝二年(前155),分內史為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同治長安城中,所轄皆京畿之地,合稱“三輔”,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右內史和主爵中衛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轄境相當于今陜西中部西安附近地區,后人遂稱這一帶為“三輔”。④扼:守,控制的意思。⑤川:黃河。陜路:即古陜陌,漢稱陜縣,今屬河南,在黃河南岸三門峽附近。⑥河:渭河。華陰:華陰縣,以位于華山之陰而得名,在陜西東部、渭河下游,此指華山以北地區。⑦向曉:即向明,天將亮。
上一篇:(明)葉夢熊《吊太史公墓》詠陜西司馬遷祠詩詞
下一篇:(元)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詠陜西潼關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