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岑參《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屠》詠[陜西]·大雁塔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岑參
塔勢如涌出①,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②,蹬道盤虛空③。
突兀壓神州④,崢嶸如鬼工⑤。
四角礙白日, 七層摩蒼穹⑥。
下窺指高鳥, 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 奔湊似朝東⑦。
青槐夾馳道⑧,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 蒼然滿關中⑨。
五陵北原上⑩,萬古青蒙蒙。
凈理了可悟(11),勝因夙所宗(12)。
誓將掛冠去(13),覺道資無窮(14)。
【題解】
大雁塔在西安市南慈恩寺內。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為追念母后文德皇后,在原無漏寺舊址興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命名,“慈恩寺”。寺內高塔為著名僧人玄奘設計,因《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摩揭陀國有一僧寺,一日忽一雁離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驚忌,認為雁即菩薩,眾即埋雁建塔紀念。故將慈恩寺塔稱為大雁塔。塔初建為五層,武則天時增建為十層,后因戰爭破壞,殘存七層,高64米,是中國著名的佛塔。唐天寶十一年(752)秋,詩人與高適、薛據、杜甫、儲光羲等同登慈恩寺塔,各有詩作。此詩描繪外觀塔勢,繼而寫登高下臨之所見景色。高適,詩人,字達夫,仕至西川節度使、散騎常侍,詩與岑參齊名。薛據,亦為當時詩人,終水部郎中,浮屠,梵文佛塔的譯名。
【作者】
岑參,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內蒙古《磧中作》詩。
【注釋】
①涌出:謂拔地而起。《妙法蓮花經·見寶塔品第十一》:“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涌出。”②世界:此為佛家語, “世”指時間, “界”指空間,猶言宇宙。③蹬道:臺階。盤:曲。④突兀:高聳貌。⑤崢嶸:高峻。鬼工:極言建造精巧,非人工所能及。⑥蒼穹:蒼空。⑦“連山”兩句寫遠觀群山之狀,似波濤奔涌。⑧馳道:天子所行之路。⑨蒼然:秋色蒼茫。關中:指今陜西中部地區。⑩五陵:指漢代五位皇帝的陵墓,即高祖劉邦的長陵,惠帝劉盈的安陵,景帝劉啟的陽陵,武帝劉徹的茂陵,昭帝劉弗陵的平陵,皆在渭水北岸今咸陽附近。⑾凈理:佛家的清凈之理。佛徒以遠離一切惡行、心不為塵俗垢染為“清凈”。了可悟:即了悟,佛家語,指參透領悟佛理。⑿勝因:美因、善因。佛家認為物必有因,,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夙:早。宗:信仰。⒀掛冠:指辭官。⒁此句謂以佛理為永遠憑藉,即以佛教為歸宿之意。覺道,佛家語,指寂寞無相的“大覺之道”。資,藉。
上一篇:(唐)張籍《華岳廟》詠陜西華山·西岳廟詩詞
下一篇:(明)王履《蒼龍嶺》詠陜西華山·蒼龍嶺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