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屈大均《雨過三峽橋上作二首》詠[江西]·廬山·觀音橋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屈大均
二十四潭爭一橋①,驚泉噴薄幾時消②?一山瀑布歸三峽, 小小天風作海潮③。
一片鄱湖九水通④,茫茫吳楚有無中⑤。
云間忽見廬山影, 半壁芙蓉掛白虹⑥。
【題解】
三峽橋在廬山棲賢谷中,因橋架于三峽澗上而得名。橋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六年(1014),因橋側有觀音寺,又名觀音橋。長20余米,寬4米多,全部用石砌成。結構牢固,造型美觀,有“神施鬼設”、“巧奪天工”的美譽。橋下之水匯集漢陽、五老兩峰間99條溪水,終年激流洶涌,聲響如雷。這兩首詩前者寫三峽橋下飛瀑急湍奔騰呼嘯的壯觀場面,后者寫雨后蒼茫迷濛的奇麗景色。
【作者】
屈大均,清代詩人,生平見前《廬山道中》詩。
【注釋】
①二十四潭:舊傳自玉淵潭以下,共有24個潭,潭水奔騰流向三峽橋。②噴薄:噴涌。③此句謂微風吹來,使瀑布水也像海潮般洶涌。④鄱湖:即鄱陽湖。九水:九條支流。⑤吳楚:指長江中下游一帶。⑥芙蓉:荷花,喻指廬山山峰。白虹:在霧上出現的虹,一般呈淡白色。
上一篇:(宋)蘇軾《題西林壁》詠江西廬山·西林寺詩詞
下一篇:(宋)蘇軾《開先漱玉亭》詠江西廬山·秀峰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