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詠[江蘇]·南京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明)高啟
大江來從萬山中, 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①, 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②, 形勢爭夸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 佳氣蔥蔥至今王③。
我懷郁塞何由開? 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塵茫萬古意, 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④, 武騎千群誰敢渡⑤?
黃旗入洛竟何祥⑥? 鐵鎖橫江未為固⑦。
前三國⑧,后六朝⑨, 草生宮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割據, 幾度戰血流寒潮。
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國⑩, 禍亂初平事休息。
從今四海永為家, 不用長江限南北。
【題解】雨花臺在南京中華門外,是一自然高阜。此詩是作者洪武二年(1369)應征參加《元史》修撰至南京時所作。首寫金陵形勝,繼之以懷占,最后表達了南北一統、永無戰亂的想法。時在明王朝開國初期,作者也年華正茂,所以落筆便呈現出一種蓬勃雄健的氣象。
【作者】
高啟(1336—1374),明代詩人。字季迪,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隱居吳松青丘(今江蘇吳縣), 自號青丘子。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遷戶部右侍郎,托辭年少求歸,退居吳淞,以教書為生。后因代蘇州知府撰《郡治上梁文》,被朱元璋腰斬于南京。博學工詩,尤長于歌行,詩風清新超拔,被譽為明初詩人之冠冕,與楊基、張羽、徐賁合稱“吳中四杰”。有《高太史大全集》
【注釋】
①鐘山:一名紫金山,在南京中山門外。上句謂沿江山勢,都是向東的,此句言獨有鐘山由東向西,似與江流相對抗。②相雄:競相爭雄。③“秦皇”兩句,言秦始皇雖然想用鎮壓之法破金陵之王氣,至今卻依然是王氣蔥蔥。《丹陽記》云:“秦始皇埋金玉雜寶以厭(壓)天子氣,故曰金陵。”《后漢書·光武帝紀論》:“后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春陵部,唶曰: ‘氣佳哉!郁郁蔥蔥!’”④石頭城:遺址在今南京市清涼山。本楚之金陵城,孫權重筑改名。⑤此句諷陳后主事。當賀若弼、韓擒虎率數十萬大軍準備渡江時,后主佞臣孔范卻對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后主笑以為然,遂不設防,結果做了隋軍的俘虜。事見《南史·孔范傳》。⑥黃旗入洛:三國時刁玄詐稱:“黃旗紫蓋,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孫皓以為順天承命,乃引兵入洛以圖滅晉,遇挫而返。事見《三國志·吳志·孫皓傳》注引《江表傳》。⑦鐵鎖橫江:吳人為阻擋晉軍東下,以鎖鏈截江,晉軍以火炬燒斷鎖鏈,遂滅吳。事見《晉書·王璿傳》。⑧三國:魏、蜀、吳。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皆定都金陵,稱為“六朝”。⑨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鐘離(今安徽鳳陽縣)人,從郭子興起兵于濠州,建立明朝,定都南京。⑩此句化用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句:“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上一篇:(宋)蘇軾《次韻陳海州乘槎亭》詠江蘇孔望山詩詞
下一篇:(宋)蘇軾《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詠江蘇石棚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