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磐《百門泉二首》詠[河南]·蘇門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元)王磐
濟南七十二名泉①,散出坡陀百里川②。
未似共城祠下水③,千窠并出畫欄前。
半空風雨山頭樹, 十頃玻璃水底天④。
孤客南來無著處, 相宜只有百門泉。
【題解】
百門泉,即百泉,在輝縣西北3公里蘇門山南麓,因泉眼眾多,故名。著名的有珍珠泉、搠立泉、涌金泉、噴玉泉等。泉水清澈,水通如珠,縷縷浮起,猶如珍珠脫線,下匯為巨池。據說百泉之名,商周已有,此后歷代續有開拓,泉水注入衛水,故有“衛源”之稱。隋代在此始建生源廟,以后續建殿閣亭臺,水榭石橋,形成湖光山色的旅游勝地。歷代不少文人學士在此隱居,或到此游覽,留有許多遺跡。據說作者舉進士后,曾授歸德府錄事判官,不赴,隱居蘇門山,弟子甚眾,此二詩書于涌金亭東楹,后以楷書刻碑,極贊百泉,并強調其千窠并出的特點。
【作者】
王磐(1202—1293),元代詩人。字文炳,號鹿庵,廣平永年(今河北邯鄲一帶)人。金正大四年(1227)中經義進士,金末曾奔宋復北歸,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拜益都宣撫副使,不久告病,又被召任翰林學士、太常少卿等職,82歲時以資德大夫致仕。元初以文名倍受尊崇,文集不傳,僅《元詩選》錄其詩11首,題為《鹿庵集》。
【注釋】
①濟南:元代濟南路治歷城(今屬濟南市),《齊乘》:“歷下名泉,曰金線、趵突、皇華……合章丘百脈,總七十二。”②坡陀:高低不平。③共城:即共伯舊城,在今輝縣城外,周圍十里許,遺址尚存。共城祠:指共伯祠,原在共伯臺上,元知州伯善所建,祀西周時的共伯。輝縣為西周時共國舊地,共國國君名和,稱共伯和,周厲王被逐后,受諸侯擁戴,代行王政,號共和元年(前841),十四年后周宣王即位又歸國,這段時間史稱“共和行政”。④玻璃:本為古代玉名,喻平凈澄澈的水面。宋毛滂《清平樂》詞:“漲綠涵空,十頃玻璃四面空。”
上一篇:(明)李攀龍《與盧次梗登大伾山》詠河南大伾山詩詞
下一篇:(明)孫奇逢《與客論蘇門山》詠河南蘇門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