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光大之海北憲司書吏
我聞徽之黃山秀之聚(2),三十六峰比如故(3)。
支而散去不可數(4),周環紆余蛟鳳舞(5)。
瘠之爲石天所斧(6),真宰重惜保其故(7)。
仙者不得開洞府,李君乃生貌清古。
殷彝周鼎冰雪貯(8),而有錦繡之肺腑(9)。
丈夫用世當不負(10),他年抱策上京去(11)。
蓬萊宮深隔煙霧(12),弱水三萬不可度(13)。
祭酒先生纔見取(14),慷慨登樓念鄉土。
奉檄南歸大江滸(15),古木陰陰覆韋布(16)。
御史殷勤再三顧,叩之使言見平素(17)。
小卻黃堂掌書簿(18),溷溷泥途塞中路(19)。
白壁自持終不污,前年妖蟆月更吐(20)。
天下秋風吹桂樹,炳豹文章墮羣瞽(21)。
八月錢塘潮亦怒。
竟無慍色向人前(22),但道命耶多謬誤(23)。
行臺二十四松廳(24),眾更奇之交愛護。
百鳥啾啾徒下處,一鶚空中肆高舉。
憲司十道虞有罟(25),紀網庶政祛殘蠹(26)。
三在炎荒鼎而柱(27),五羊八桂窮險阻(28)。
棋分南北海爲部(29),民黎雜居性豺虎(30)。
俗嗜相殘躶負弩(31),濱水而採名蜑戶(32)。
一從孟嘗去合浦,珠不更還遠無賈(33)。
臺官擇人如善估,以君政似王夷甫(34)。
長干置家坐空窶(35),遣佐繡衣蘇病苦(36)。
君今此行人共許(37),還珠奚翅瞻三語(38)。
夷齊有心當弗沮(39),君其勗諸報明主(40)。
道命之行澤施溥(41),萬鍾之賜安厥予(42)。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王將軍歌送瑞卿之荔浦巡簡
(1)憲司書吏:司法官府中承辦公事的吏員。
(2)徽之黃山:黃山在安徽省南部,南北長四十公里,東西寬三十公里。秀之聚:秀麗景色匯集之地。黃山風景秀麗,紊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著稱。
(3)三十六峰;此處爲形容山峰之多。 比:并列,互相靠著。
(4)支:從總體分出,分散。
(5)周環:圍繞。 紆余:曲折延伸的樣子。
(6)天所斧:自然所形成。斧,用斧砍削。
(7)真宰:宇宙的主宰者。 故:原來的面貌。
(8)“殷彝”句:爲“清古”的形象比喻。商代的彝器和周代的鼎,喻其古。冰與雪,喻清。
(9)錦繡之肺腑:指滿腹才華。
(10)用世:做官。 負:背棄。
(11)策:謀畧,此指胸中的學問。
(12)蓬萊宮:唐高宗時的宮名,這裹指朝廷。 隔煙霧:看不見,喻難近。
(13)弱水:無法越過的水。漢東方朔《十洲記》:“鳳轔洲在西海之中央……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
(14)祭酒:國子監的主管官。
(15)奉檄(xí習):奉命。檄,古代官方文書。 江滸:江邊。滸,水邊。
(16)韋布:牛皮帶子,粗布衣。古時指未出仕或隱居在野的人的粗陋服裝。
(17)叩:詢問。 平素:指往日的抱負。
(18)黃堂:古時太守衙門中的正廳。 掌書簿,承辦官方公事文書。
(19)溷(hùn混)溷:骯髒的樣子。
(20)妖蟆月更吐:指月蝕現象。古代神話説月蝕是蛤蟆吞月又吐出來,認爲這是不吉利的象徵。
(21)炳豹:形容文章之富有文彩。 瞽(gǔ鼓):瞎子,喻不識文章好壤的試官。 按:此句后疑漏一句。
(22)慍(yùn運)色:怨恨的表情。
(23)“但道”句:意爲只説是自己的命運不好。
(24)行臺:行省御史臺。 松廳:《因話録》:“察院諸廳,各有他名。會昌初,監察御史鄭路所葺禮察廳,廳南有古松。”此處指御史衙門中分管各事的諸廳。
(25)虞:預料。 罟(gǔ古):網,指法網。
(26)紀網:治理。 庶政:各種政務。 祛(qū區):除去,驅逐。 殘蠹(dù度):兇惡的蛀蟲,喻破壤法紀的壤人。
(27)炎荒:指南方炎熱荒遠之地。 鼎而柱:象鼎和柱一樣立于不敗之地。
(28)五羊八桂:指廣東廣西之地。五羊城爲廣州之別稱。傳説古有五仙人,乘五色羊執六穗秬至此,其后州廳梁上繪畫五仙人和五羊像。八桂,廣西的代稱。
(29)部:屬。
(30)黎:指居于海南島中南部的黎族,爲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31)躶負弩:赤著上身,背著弓。弩,是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
(32)蜑(dàn旦)戶:在南方內河和沿海一帶的水上居民。以船爲家,從事漁業。
(33)“一從”兩句:意爲自從孟嘗離開合浦以后,珍珠不再回來,遠方也無賣珠人了。傳說漢代合浦郡海中產珍珠,先時郡官多是貪吏,極力搜刮,致使珍珠移往別處。后孟嘗爲合浦太守,制止搜刮,革新弊政,珍珠復還。
(34)王夷甫:晉王衍字夷甫。玄學家。官至太尉。
(35)長干:古金陵里巷名。 空窶(jù巨):貧窮簡陋。
(36)遣佐:派出官員。 繡衣:即繡衣直指,或稱繡衣使者,是漢武帝時置的官名,負責鎮壓人民起義,并有權誅殺鎮壓不力的地方官員。 蘇病苦:使百姓在困頓之后,得到休養生息。
(37)許:贊許,期望。
(38)奚翅:同奚啻,猶言何但,何止。 三語:即三語掾。傳說晉朝王衍問阮修,儒家提倡名教,老莊宣揚自然,究竟有何差別。 阮修答:“將無同(大約差不多罷)。”王衍聽了很欣賞,就聘他爲屬員。當時人稱阮修爲“三語掾。”見《世説新語·文學》。掾,是古代官府屬員的通稱。
(39)夷齊:即伯夷,叔齊。是商代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爲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兩人曾叩馬諫阻。武王滅商后,他們恥食周粟,逃到首陽山,採薇而食,餓死在山裏。 沮(jǚ舉):阻止。
(40)勗(xü序):勉勵。
(41)道命之行:意爲此行是受命行道。 澤施溥:普遍施予恩德。溥,普遍,廣大。
(42)萬鍾:指優厚的俸祿。鍾,古量名。 安厥予:安穩地給與。厥,語中助詞。
丁復
丁復(生卒年不祥),字仲容,元代天臺(今浙江天臺縣)人。延佑初游京師,被薦不就。晚年僑寓金陵。所作詩多散佚,今存《檜亭集》。
朝代:元代
籍貫:浙江天臺
上一篇:錢起《送張中丞之桂林》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李東陽《送楊尚寳充靖江府冊封副使》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