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下客依蓮幕(2),明公念竹林(3)。(自注公與江陵相國韶敍叔姪)
縱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
投刺雖傷晚(4),酬恩豈在今(5)。
迎來新瑣闥(6),從到碧瑤岑(7)。
水勢初如海,天文始識參(8)。
固慙非賈誼,唯恐后陳琳(9)。
前席驚虛辱(10),華樽許細斟(11)。
尚憐秦痔苦(12),不遣楚醪沉(13)。
既載從戎筆,仍披選勝襟。
瀧通伏波柱(14),簾對有虞琴(15)。
宅與嚴城接,門藏別岫深。
閤涼松冉冉,堂靜桂森森。
社內容周續(xù)(16),鄉(xiāng)中保展禽(17)。
白衣居士訪(18),烏帽逸入尋(19)。
佞佛將成縛(20),躭書或類淫(21)。
長懷五羖贖(22),終著九洲箴(23)。
良訊對鴛綺(24),余光借玳簪(25)。
張衡愁浩浩(26),沈約瘦愔愔(27)。
蘆白疑粘鬢,楓丹欲照心。
歸期無雁報,旅抱有猿侵。
短日安能駐,低云只有陰。
亂鴉沖曬網,寒女簇遙碪(28)。
東道違寧久(29),西園望不禁(30)。
江生魂黯黯(31),泉客淚涔涔(32)。
逸翰應藏法(33),高辭肯浪吟。
數須傳庾翼(34),莫獨與盧諶(35)。
假寐憑書簏(36),哀吟叩劍鐔(37)。
未嘗貪偃息,那復議登臨(38)。
彼美廻清鏡(39),其誰受曲針(40)。
人皆向燕路(41),無乃費黃金(42)。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1)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李商隱應桂管觀察使鄭亞的召聘,到幕下擔任幕僚,約在五月間抵桂林。這年冬,奉鄭亞之命至南郡(今湖北省江陵縣)。這首詩即作于途中。尚書,指鄭亞。當時節(jié)鎮(zhèn)常兼尚書。
(2)蓮幕:指鄭亞幕下。
(3)竹林:東晉竹林七賢中阮籍、阮咸爲叔姪。鄭亞與江陵相國鄭韶敍叔姪之誼,如竹林二阮。據《玉谿生詩集箋注》上冊299頁注,宰相世系表無鄭韶其人,疑爲鄭肅之誤。鄭肅曾任同中書門下乎章事,宜宗即位,罷爲荊南節(jié)度使,治所在江陵。 (4)“投刺”句:意爲剛到鄭亞門下充任幕僚。投刺,送交履歷表。
(5)“酬恩”句:意爲報恩將是畢生的事,不祇今日。
(6)“迎來”句:意爲我跟從您這由皇帝身邊來的人。新瑣闥:舊本作“新”,據《玉谿生詩集箋注》,“新”應改爲“青”。青瑣闥,《漢書》注:“以青畫戶邊鏤中”。又日:“刻爲連瑣文,以青涂之。”《漢書儀》:“黃門郎日暮入,對青瑣門拜,名曰夕郎。”鄭亞以給事中出任桂管觀察使,故云。
(7)“從到”句:意爲來到“山如碧玉簪”的桂林。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山如碧玉簪。”
(8)“始識參”:恨相見之晚。參,參星。參商二星,出沒時間不同,兩不相見。
(9)陳琳:三國時人,在曹操幕下爲司空軍謀祭酒。
(10)“前席”句:意爲您虛心徵詢和傾聽我的意見。據《史記·賈生傳》:漢孝文帝徵見賈誼,問鬼神之事。至夜半,文帝前席。
(11)“華樽”句,意爲您用豐盛的酒筵熱情地款待我。
(12)“尚憐”句:意爲您憐憫我的地位低下,對我賜贈豐厚。《莊子》:秦王召醫(y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13)楚醪:楚地出產的酒。
(14)瀧:急流的水。伏波注:“伏波巖突然而起,且千丈,下有洞……有懸石如拄,去地一線不合,俗名馬伏波試劍石。”洞前石腳插入灕江,此日瀧,江水之通稱也。”見《桂海虞衡志》。
(15)有虞:指舜帝。《寰宇記》:桂州舜帝廟在虞山之下。
(16)社:指白蓮社。周續(xù):即周續(xù)之,爲白蓮社之高賢。
(17)展禽:春秋時魯國賢人,又稱柳下惠。
(18)白衣居士:指讀書而未作官的士人。
(19)鳥帽逸人:隱逸士人。以上四句寫交游的人皆德行高尚,學問通達的隱逸士人。
(20)“佞佛”句:《維摩經》:所生無縛。能爲衆(zhòng)生説法解縛,是故菩薩不應起縛。何謂縛?何謂解?貪著禪味,是菩薩縛,以方便生,是菩薩解。
(21)“躭書”句:《晉書》:皇甫謐躭翫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
(22)五羖(gǔ股)贖:《史記·秦本紀》:“百里奚亡秦走宛,穆公聞其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授以國政,是曰五羖大夫。”羖,公羊。
(23)九州箴:《漢書·楊雄傳》: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注曰:九州之箴也。
(24)“良訊”句;陸機詩:“良訊代兼金。”李商隱《即日》詩:“幾家緣錦字,含淚坐鴛機。”《晉書》:“竇滔妻蘇氏名蕙,字若蘭,善屬文。苻堅時,滔爲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子,織錦爲《廻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huán),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25)“余光”句:比喻得通音信。玳簪:即玳帽簪。漢人古絶句:“何用通音訊?蓮花玳瑁簪。”
(26)“張衡”句:《文選·張衡四愁詩序》:爲出河間相,時天下漸弊,郁郁不得志,爲《四愁詩》。
(27)“沈約”句:《南史·沈約與徐勉書》,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
(28)碪:搗衣石。
(29)東道:主人。
(30)“西園”句:李商隱詩《題小松》:“爲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
(31)“江生”句: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32)“泉客”句:《述異記》:鮫人……一名泉客。傳説海中有鮫人,泣淚成珠。
(33)“逸翰”句:《漢書》:陳遵贍于文辭,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以爲榮。
(34)“數須”句:《晉書》:王羲之書初不勝庾翼、郄愔,及暮年方妙。嘗以草書答庾亮(庾翼之兄),而翼深嘆服。
(35)“莫獨”句:《晉書》:劉琨爲段匹磾所拘,爲五言詩贈其別駕盧諶。琨詩托意非常,諶以常詞酬和,殊乖琨心,重以詩贈之。
(36)書簏:裝書的竹箱。
(37)鐔(xín尋):劍鼻。
(38)“那復”句,不言登山臨水,極言懷念之專。
(39)彼美:《詩經》:“彼美人兮!”
(40)“其誰”句:《吳志·虞翻傳注》:(翻)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過翻。翻追與書曰:“僕聞虎魄(按:即琥珀)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針,過而不存,不亦宜乎?”
(41)燕路:《史記·淮陰侯傳》:北首燕路。
(42)“無乃”句:《六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以廷天下士,謂之黃金臺。以上兩聯的有關事實是:李德裕罷斥,與他關係較深的人都心懷危懼,怕受牽連。鄭亞屬李黨。這時大概有人説李商隱心懷猶豫,途中徘徊。所以他爲自己辦解,以消除鄭亞的疑慮。
李商隱
李商隱(公元八一二——約八五八),字義山,號玉谿生,唐代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開成二年(公元八三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補弘農尉。當時牛、李黨爭劇烈,他被卷入旋渦,在政治上受到排擠,一生困頓失意。曾依桂管觀察使鄭亞,到過廣西,柳仲郢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辟爲判官、檢校工部員外郎。卒于滎陽。李商隱和杜牧齊名,爲晚唐重要詩人之一。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zhèn)割據、宦官擅權和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靡爛。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斥時政,無題詩也當有所寄寓,至其實際含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絶,富于文采。構思精密,精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其作品末流遂演爲宋代西昆一派,產生了不良影響。也工四六文。有《李義山詩集》;文集已散失,后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
朝代:唐代
籍貫:河南沁陽
上一篇:張祥河《粵西懷古》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顧璘《至灌陽平賦作》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