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臥病書懷
南中春半已飛花(1),客裏傷春更憶家。
舊説炎荒惟象郡(2),今來卑濕倍長沙(3)。
山嵐弄雨初疑霧(4),海氣披晴忽變霞。
杳杳蒼梧分嶺外(5),迢迢銅柱極天涯(6)。
殊方物候偏驚早(7),到處夷風未慕華。
日報峒蠻騷戍堡(8),時傳江僮劫鹽楂(9)。
投戈共喜交州順(10),游釜猶嫌荔浦譁(11)。
遠道甲兵愁阻絶,羸軀痁瘧苦交加(12)。
折腰元亮辭先賦(13),病肺相如思轉賒。
鼓柁新秋還甫里(14),杜門終日臥官衙。
蒪鱸自足供饘粥(15),薏苡休教載使車(16)。
莫怪掛冠胡太早,二毛無意戀烏紗(17)。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自柳至平樂書所見五首
(1)南中:泛指國土南部。
(2)炎荒:南方炎熱荒遠之地。 象郡:秦置,轄境包括今廣東西南部與廣西南部、西部,以至安南之地。
(3)卑濕:地勢低濕。
(4)山嵐:山氣。
(5)杳杳;深幽貌。 蒼梧:即蒼梧山,又名九嶷山。虞舜葬處。在今湖南寧遠縣。
(6)迢迢:遠貌。 銅柱:漢馬援征安南時所立之銅柱。
(7)殊方:異域。此指廣西地帶。 物候:泛指時令。
(8)戍堡:即碉堡。
(9)僮:居五嶺之南的一種少數民族。 鹽楂:即鹽船。
(10)交州:漢置,領南海、鬰林、蒼梧、交趾、合浦、日南等七郡,今廣東、廣西及安南皆其地。
(11)“游釜”句:意指荔浦少數民族武裝雖已屬釜中之魚,仍然頑抗。荔浦:今廣西荔浦縣。
(12)羸:瘦弱。 痁(shān 山):瘧的一種。
(13)“折腰”二句:用不爲五斗米折腰而辭官寫《歸去辭來》以明志的陶淵明,及病中想得更長遠的司馬相如以自喻。 賒:長遠。
(14)鼓柁:扳動船舵,即行船。柁同舵。 甫里:地名。在江蘇省吳縣。
(15)蒪(chún 純):蔬菜名。 鱸:指鱸魚。 饘粥:即稠粥。
(16)“薏苡”句:用漢馬援自交趾軍還,載薏苡于后車,而讒者誣爲明珠事,以自勉防嫉讒。
(17)二毛:謂鬢髮斑白。 鳥紗:古官帽名,指代官。
袁袠
袁袠(公元一五○二——一五四七),字永之,號胥臺,明代吳縣(今江蘇吳縣)人。七歲能詩,登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進士,選庶吉士。張孚敬惡之,轉刑部主事,旋改兵部,因司署部失火,謫戍湖州。會赦還,薦起補南兵主事。歷員外郎。出爲廣西提學僉事,告病歸。讀書于橫塘別業。詩文俊爽,有《皇明獻實》、《世緯》、《胥臺》、《吳中先賢傳》等。
朝代:明代
籍貫:江蘇吳縣
上一篇:趙夔《桂林二十四巖洞歌二首》寫景抒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俞安期《桂林巖洞雜詠:華景洞》寫景抒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