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二年春王師平南夷
成化二年春王師平南夷①,而釋其降。七月班拱師既,斷藤峽僞降元兇侯鄭昂、王牛兒,如前誘黨復(fù)叛。偷攻潯江,不利,遁過潯江之南。移檄招撫,執(zhí)迷不從,復(fù)偷劫北流、容縣。惡極罪大,不可容。廼于是歲十一月,躬督諸將將兵,掎角進勦。甫三月,已俘鄭昂至軍,寘諸重典②、牛兒亦授首。斬其黨四千九百有奇,歸所掠士民子女二千七百人。潯、梧、高、雷、廉諸處地方復(fù)寧,誠朝廷威德所致也。師還,駐蒼梧。登控粵亭,讀張方伯廷璽所作亭記。見其紀(jì)此出師,有“舉綱竭澤”之言③,因竊嘆古之賢將相奉辭伐罪,未嘗妄殺人以要功,竭澤豈忍言。然是賊也,毒虐無極,冥頑不悔,與潮之鰐魚無異④,不盡戮則吾民之患不已。古今人行事,凡所以除患救民,豈得已哉。因賦比體詩一章⑤,書之亭中,明著圣天子命將出師滅賊之本末,傳示來世。
放生池裏盡昏昏,鰐尾重?fù)u苦噬吞⑥。
觸網(wǎng)竟歸堯佐手⑦,投文虛負(fù)退之恩⑧。
惡溪千里空流血,澤國三軍厭食飧。
還理任公舊鈎釣⑨,相期收取北溟鯤⑩。
詩詞類別:懷古詠史
來源:《粵西詩載》
①平南夷:指鎮(zhèn)壓大藤峽起義。
②重典:極刑。
③舉綱竭澤:爲(wèi)了網(wǎng)魚把池水都弄乾。
④潮之鰐魚:唐代潮州鰐魚爲(wèi)害,詳⑧。
⑤比體詩:即近體詩。
⑥“鰐尾”句:辱駡大藤峽起義軍爲(wèi)“鱷魚”,把武裝反抗污蔑爲(wèi)“鰐尾重?fù)u”。
⑦“觸網(wǎng)”句:意謂觸犯法網(wǎng)終歸落入官吏手中。堯佐,似指張堯佐,宋代權(quán)臣,“頗通吏治,曉法律”。詳《宋史》本傳。
⑧“投文”句:謂起義軍不聽招撫。韓愈:字埠退之,任汗腺州刺史,見鱷魚為患,撰《祭鰐魚文》,歷數(shù)其罪,勸鰐改邪歸正。
⑨任公:即任公子,古代傳說中善于捕魚的人。
⑩北溟鯤:傳說中的大魚,見《莊子·逍遙游》。
韓雍
韓雍(公元一四二二——一四七八),字永熙,明代長洲(今屬江蘇吳縣)人。正統(tǒng)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天順中歷兵部右侍郎。時廣西瑤壯人民據(jù)大藤峽(在今桂平縣城西北約六十里)起義,成化元年至三年)(公元一四六五——一四六七)雍以左僉郡御史統(tǒng)兵十六萬進圍,殺掠義民數(shù)萬,并斷峽之大藤。后曾提督兩廣軍務(wù),官終右都御史,致仕卒。武宗時追謚襄毅。有《襄毅文集》。
朝代:明代
籍貫:江蘇吳縣
上一篇:韓雍《成化七年秋八月》寫景抒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李昴英《挽鈍齋先生許象州》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