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丘逢甲《廣濟橋四首錄二》詠[廣東]·廣濟橋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丘逢甲
壘洲廿四水西東①,十八紅船鐵索中②。
世變屢新潮汐改③,驛程依舊粵閩通④。
五州魚菜行官帖⑤,兩岸鶯花集妓篷⑥。
莫怪橋名工附會⑦,江山原已屬韓公⑧。
城東鎖鑰儼天然⑨,雁齒虹腰遞接連⑩。
一水官如分界守⑾,四朝人不及橋堅⑿。
長消難準仙無碣⒀,開閉當關吏有權。
何處騎牛尋醉漢? 鳳凰山上日云煙⒁。
【題解】
廣濟橋在潮州東,因有韓湘子于橋上書“洪水止”石碑的傳說,故又名湘子橋。我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全長515米,工程宏大,歷多年始建成。當時命名濟川橋。明清兩代又多次重修、增建。這兩首詩寫廣濟橋的歷史、形勝。
【作者】
丘逢甲,晚清詩人,生平見前《重陽日傍晚登越秀山》詩。
【注釋】
①壘洲廿四:廣濟橋壘石為洲建橋墩,初建18,明代宣德十年(1435)增建5墩,正德年間又增1墩,共24個橋墩。②十八紅船:廣濟橋靠江心一段,因水流湍急,不能造墩架梁,因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船涂以紅漆,故名紅橋。③潮汐改:橋初建時,海潮可至橋上,后僅至橋,今去橋則遠。④驛程:由粵入閩官道經此。⑤此句原注:“潮、嘉、汀、贛、寧食鹽,皆由橋分運,故曰‘廣濟橋鹽’。又凡腌魚曰魚鹽,腌菜曰菜鹽。每魚、菜出,為行鹽旺月。”⑥妓篷:妓人篷船。⑦工附會:謂湘子橋之俗名由附會而來。⑧韓公:韓愈。相傳韓湘子是韓愈侄孫,韓愈曾任潮州刺史。⑨鎖鑰:謂地勢險要的出入要道。⑩雁齒:比喻排列整齊之物,此謂橋面上排列的石板。虹腰:以虹形容橋身。(11)原注:“凡守橋夫及修費,橋東屬知府,西屬運司。”(12)四朝:宋、元明、清。原注: “橋創始于宋。”(13)此句原注: “城東舊有碑曰:‘洪水止此。’俗傳為仙筆,后拓者廣,失之,城遂屬有水患。”(14)鳳凰山:在潮州市東,為當時最高峰。潮州俗諺云:“鳳凰山上無日無云煙,湘子橋上無日無神仙。”
上一篇:(清)徐乾學《潮州雜興二首》詠廣東潮州詩詞
下一篇:(宋)林?重辟西湖二首錄一》詠廣東潮州西湖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