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峽山寺》詠[廣東]·飛來峽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宋)蘇軾
天開清遠峽, 地轉凝碧灣①。
我行無遲速, 攝衣步孱顏②。
山僧本幽獨, 乞食況未還。
云碓水自春③,松門風為關④。
石泉群娛客, 琴筑鳴空山⑤,
佳人劍翁孫, 游戲暫人間。
忽憶嘯云侶, 賦詩留玉環⑥。
林深不可見, 霧雨霾髻鬟⑦。
【題解】
飛來寺亦稱峽山寺,在飛來峽后。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時,初名正德寺,唐稱禪居寺、廣慶寺、廣陵寺,南宋理宗賜額“峽山飛來廣慶禪寺”。傳說此寺是軒轅黃帝二庶子太禺、仲陽將安徽舒城上元延祚寺于風雨之夜遷此。一說是和尚李飛創建,李曰:“我名飛,來到此便落成寺宇,是名飛來。”北宋紹圣元年(1094)蘇軾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南下赴貶所,此詩即其經清遠峽時所作。詩原注:“傳奇所記孫恪袁氏事即此寺,至今有人見白猿者。”唐人裴铏《傳奇》中有《袁氏傳》,寫峽山寺所豢養的白猿化為美婦嫁與士人孫恪,生子后又于峽山寺復歸于深山。惟《傳奇》言故事發生于“端州峽山寺”,端州羚羊峽也有峽山寺,始建于唐代,然無此寺有名。小說所寫地名,本不必拘泥,蘇軾此詩不過借此故事增加峽山寺的神奇色彩,同時表達一種對游戲人間而最終歸趣自然的達觀人生態度的認同罷了。
【作者】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生平見前江蘇《送鄭戶曹》詩。
【注釋】
①凝碧灣:清遠峽前有凝碧灣,其水紺碧。②攝衣:提起衣角。孱顏:山高不齊貌。③云碓(dui):以水碓搗練云母,道家煉丹時所為。碓,舊時春米谷的工具。④松門:指峽山上生滿古松,遠看峽兩岸如門。⑤筑:古代一種擊弦樂器。⑥“佳人”句以下寫《袁氏傳》事。洛中孫恪游一大宅,見自稱袁氏的女子,納為室,后十余年,攜女及所生二子宦游至峽山寺,袁氏獻玉環于寺僧,言:“此是院中舊物。”僧初不識,齋罷,有野猿數十,悲嘯捫蘿而躍,袁氏惻然,命筆賦詩云: “剛被恩情役此心,無端變化幾湮沉。不如逐伴歸山去,長嘯一聲煙霧深。”乃擲筆于地,裂衣化為老猿,追逐群猿而去。老僧始悟,告孫恪,是其為沙彌時所養一猿,為來往使者攜入京師,碧玉環本為胡人所贈,系于猿頸,當時也隨之去。佳人,指傳奇故事中之袁氏。劍翁,謂《吳越春秋》中化為老人的白猿。越王問劍術于處女,處女將見王,道逢老人自稱袁公,與處女比劍,女擊袁公,袁公飛上樹,化為白猿而去。⑦此句言山林的云霧陰霾遮掩了袁氏的行蹤。
上一篇:(唐)沈佺期《峽山》詠廣東飛來峽詩詞
下一篇:(清)龔鼎孳《飛來峽》詠廣東飛來峽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