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四》詠[甘肅]·仇池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杜甫
萬古仇池穴, 潛通小有天①。
神魚今不見②,福地語真傳③。
近接西南境④,長懷十九泉⑤。
何時一茅屋, 送老白云邊⑥。
【題解】
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寓居秦州,寫有《秦州雜詩》20首,此詩是第14首,贊美了仇池山的神異美麗。仇池山亦名百頃山,在西和縣南。《水經注》稱其山:“仇池絕壁,峭峙孤險,登高望之,形若覆壺。其高二十余里,羊腸盤道,三十六回?!鄙接袞|西兩門,上有池,名為仇池,池水可以煮鹽。山上林木繁茂,泉水勝跡很多,又產仇池石,色赭紅,吸水性強,適宜養育花卉。仇池山山頂平坦,有田百頃,故又名百頃城。相傳東漢末白馬氏族部落楊駒曾居此建仇池國,傳18世,立33主,綿衍380多年,統轄甘、川、蜀三省邊境6郡18縣,今山上有仇池國遺址。
【作者】
杜甫,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東《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
【注釋】
①潛通:暗通。小有天:指道家傳說中的洞府, 《太平御覽》引《名山記》: “王屋山有洞,轅回萬里,名日小有清虛洞天。”此指仇池穴。②神魚:傳說仇池穴里出神魚,人食之可以成仙。③福地:即道家所說神仙界的“洞天福地”。道書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④西南境:仇池山在秦州西南200余里,故云。⑤十九泉:據載,仇池山上有99眼泉水,或曰十九泉。⑥“何時”兩句說自己愿在仇池山上建一茅屋,但求終老于斯。白云邊:指仇池山。
上一篇:(清)宋琬《杜子美草堂二首錄一》詠甘肅成縣杜甫草堂詩詞
下一篇:(金)鄧千江《望海潮·上蘭州太守》詠甘肅蘭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