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祖詠《望薊門》詠[北京]·北京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祖詠
燕臺一見客心驚①,笳鼓喧喧漢將營②。
萬里寒光生積雪, 三邊曙色動危旌③。
沙場烽火連胡月④,海畔云山擁薊城⑤。
少小雖非投筆吏, 論功還欲請長纓⑥。
【題解】薊門,春秋戰國時薊城的城門,遺址在今北京廣安門一帶。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北端。周初或更早一些屬古薊國,后為燕召公封地,秦統一六國后置薊縣為廣陽郡治,成為北方重鎮。西漢時為燕王封地,東漢置幽州。唐時幽州為范陽郡的中心,統率十六州,為邊關要地。開元、天寶時,這里經常與契丹發生戰爭,此詩即寫其地理形勢及戰爭的氣氛,表達了作者希望立功邊關的愿望。《唐詩直解》謂此詩“調高語壯”;《唐詩貫珠箋釋》言此詩:“通首有氣色,是盛唐格調。”
【作者】
祖詠,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十二年(724)登進士第,仕途失意,漫游南北,與王翰、王維等交游,后移家汝墳間,以農耕漁樵終老。當時頗有詩名, “班班有文在人間”(《新唐書·文藝傳序》),原有集散佚,《全唐詩》錄其詩為一卷。
【注釋】
①燕(yan)臺:又稱幽州臺,即古黃金臺,相傳燕昭王曾筑高臺置黃金于其上以招攬賢士,河北易縣、定興和北京都傳說有其遺址,其中北京朝陽區黃金臺最有名,歷來文人多往吊古。②笳鼓:北方少數民族的軍樂器。漢將營:借指唐軍營。③三邊:此泛指邊境、邊疆,非實指。危旌:高揚的旗幟。④沙場:戰場。烽火:古代邊疆為報警而點燃的火。胡:指北方少數民族。⑤此句言薊城(幽州城)的地理形勢。⑥“少小”兩句用漢班超和終軍的故事表示自己立功邊關的志向。投筆吏,《后漢書·班超傳》記東漢班超年輕時曾在官府擔任抄寫文書的小吏,一天擲筆于地嘆曰: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硯)間乎?”班超棄筆從戎,抗擊匈奴,后因功被封為定遠侯。請長纓,《漢書·終軍傳》記漢武帝時,終軍向武帝自請命:“愿受長纓,必致南越王而致之闕下。”纓,繩索。
上一篇:《香山寺·(明)李夢陽》詠北京山水名勝詩詞
下一篇:(元)宋褧《燕都》詠北京北京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