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假對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借用同音或多義的字或詞作形(音)此義彼的表達(dá),構(gòu)成形式上相對的一種修辭方式。假對也是對偶的形式之一,亦稱借對,多用于古漢語作品中,現(xiàn)代漢語中很少使用。
[例釋]根據(jù)其構(gòu)成方式,假對可以分為諧音假對和衍義假對兩類:
(1)諧音假對亦稱“聲對”,是利用語音的相同或相近構(gòu)成的假對。
例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陋室銘》)
在這個(gè)句子中“鴻儒”對“白丁”,“鴻”諧音“紅”。
(2)衍義假對,是利用字或詞的一形多義現(xiàn)象構(gòu)成的假對。
例2: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杜甫《九日》)
在杜甫這句詩中,“竹葉”是酒名,其字面意義“竹的葉子”可以和“菊花”相對;句中的“分”讀去聲fèn,是名詞,指“名分、職分”,而“分”又可讀fēn,可作動詞,指“分開、分出”,又可以和“開”相對。
上一篇:什么是互喻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兼言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