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計吏偕來
【出典】 《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公孫弘為學官,悼道之郁滯,乃請曰:‘……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郡國縣道邑有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xiāng)里,出入不悖所聞者,令相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當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yè)如弟子。一歲皆輒試,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高弟可以為郎中者,太常籍奏。”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計,計吏也。偕,俱也。謂令與計吏俱詣太常也。”
【釋義】 漢制,郡國選拔優(yōu)秀子弟,由上計吏偕同赴京城詣太常,加以培養(yǎng)、任用。
【例句】 人共羨,鹿鳴勸駕,還因計吏偕來。(趙師俠《漢宮春·壬子莆中鹿鳴宴》2086)這里用本典,敘寫中式諸生將赴京參加禮部會試,獲得發(fā)跡的機會。
上一篇:典故《虺不如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譏何》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