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怪雨盲風
【出典】 唐·韓愈《韓昌黎文集》卷四《南海神廟碑》:“故明宮齋廬,上雨旁風,無所蓋障。牲酒瘠酸,取具臨時,水陸之品,狼藉籩豆,薦裸興俯,不中儀式。吏滋不供,神不顧享,盲風怪雨,發作無節,人蒙其害。”
【釋義】 怪雨盲風,指猛雨疾風。韓愈在《南海神廟碑》中說:由于南海官吏對南海神祭祀不時,故海神常降盲風怪雨以危害地方。后多用以詠不祥之風雨。
【例句】 ①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劉克莊《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2614)這里的“怪雨盲風”指猛雨疾風,詞中用以描繪送別場景,暗寓惜別之情。②怪雨盲風稀發作,華星秋月爭光耀。(劉克莊《滿江紅·次韻徐使君癸亥燈夕》2618)這里用“怪雨盲風稀發作”頌揚徐使君之政績。徐氏任官的興化軍在今福建蒲田一帶,昔日多怪雨盲風,現在氣候祥和,從天人感應之說來看,功應歸徐。
上一篇:典故《歸飛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拱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