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方紅
【出典】 宋·蔡襄《荔枝譜》:“方家紅,可徑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擬,歲生一二百顆,人罕得之。”宋·洪邁《容齋四筆》卷八《莆田荔枝》:“莆田荔枝,名品皆出天成,雖以其核種之,終與其本不類。……初,方氏有樹,結實數千顆,欲重其名,以二百顆送蔡忠惠公,紿以常歲所產止此。公為目之日‘方家紅’,著之于譜,印證其妄。自后華實雖極繁茂,逮至成熟,所存者未嘗越二百,遂成語讖。”
【釋義】 方紅為北宋時一種著名的荔枝品種,因出于方氏之荔樹而得名。詩詞中常用以泛詠荔枝。
【例句】 兒時初未識方紅,學語問西東。對客呼為紅蕊,此興已偏濃。(張元干《訴衷情·予兒時不知有荔子,自呼為紅蕊。……》1102)這里以方紅泛稱荔枝,追憶兒時往事。
上一篇:典故《方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服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