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杜牧粗才
【出典】 《舊唐書》卷一四七《杜佑傳》附《杜牧傳》:“牧字牧之,既以進士擢第,又制舉登乙第,解褐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牧好讀書,工詩為文,嘗自負經緯才略。武宗朝誅昆夷、鮮卑,牧上宰相書論兵事……注曹公所定《孫武十三篇》行于代。”五代荊南·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四:“唐自大中以來,以兵為戲者久矣。廊廟之上,恥言韜略,以橐鞬為兇物,以鈴匱為兇言。就有如盧藩、薛能者,目為粗才。”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一四《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竹塢》:“粗才杜牧真堪笑,喚作軍中十萬夫。”
【釋義】 唐人杜牧字牧之,釋褐校書郎,官至中書舍人。工詩善文。因他喜上書論列兵事,又注解兵書,蘇軾在詩中依唐人觀點稱其為“粗才”,借喻自己不合時俗。
【例句】 公過矣,賞陳登豪氣,杜牧粗才。(劉克莊《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2595)這里用“杜牧粗才”喻指作者上疏議論收復中原、抗敵御辱所顯示的軍事才能,暗寓身遭排抑的不滿。
上一篇:典故《杜牧成名居五》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杜牧風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