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蓽門圭竇
【出典】 《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其仕有如此者。”東漢·鄭玄注:“篳門,荊竹織門也。圭窬,門旁窬也,穿墻為之,如圭矣。”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篳,徐音畢。杜預云:柴門也。圭窬,徐音豆。《說文》云:穿木戶也。郭璞《玉蒼解詁》云:門旁小窬也,音臾。《左傳》作竇。杜預云:圭竇,小戶也,上銳下方,狀如圭形也。”
【釋義】 蓽通篳。篳門,以荊竹編成的門;圭竇,鑿墻而成的上尖下方、形如圭狀的小戶。后多用以形容貧者居室的簡陋。
【例句】 又何曾戚戚,蓽門圭竇;何曾汲汲,玉帶金章。(游九言《沁園春·五十五自述》2062)這里用以表示自己不憂貧賤的心性。
上一篇:典故《臂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蔽芾棠陰》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