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抱石疑非
【出典】 見“卞和玉”條。
【釋義】 春秋時楚國卞和兩次分別向楚厲王楚武王獻玉璞,都被認為是石,以欺君誑上被砍掉左右足。楚文王繼位,卞和抱璞而哭,王使玉工剖其璞得寶玉。即是后來聞名于世的和氏璧。后世多用此典以喻懷才不遇。
【例句】 ①不用回頭看墮甑,不愁抱石疑非玉。長嘯一聲出山來、黃粱熟。(張炎《滿江紅》[近日衰遲]3508)這里反用卞和抱璞被疑為石之典,言自己所抱本是石,也不打算獻于當朝,故不愁朝廷“疑非玉”。作者歷經亡國之痛,不想為新朝服務,故以“抱石”喻之。②誰知道,抱無名巨璞,重價難賒。(陳深《沁園春·次白蘭谷韻》3531)這里的“抱無名巨璞”是用卞和獻玉之典以喻白蘭谷懷大才而不被世間所認識。
上一篇:典故《抱甕》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抱衾》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