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雷顛不論錢
【出典】 《后漢書》卷八一《獨行傳·雷義傳》:“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也。初為郡功曹……嘗濟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謝之,義不受,金主伺義不在,默投金于承塵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無所復還,義乃以付縣曹。……舉茂才,讓于陳重,刺史不聽,義遂陽狂披發走,不應命。鄉里為之語曰:‘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三府同時俱辟二人。”
【釋義】 雷顛,指東漢人雷義。他因被舉茂才,自愿讓與陳重,刺史不允,遂佯狂披發而逃。后人稱之為“雷顛”。此人任郡功曹時,曾脫人死罪,受恩者謝之以黃金,他堅執不受。后人因以“雷顛不論錢”作為詠俠義之士的典故。
【例句】 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斗十千。(賀鑄《行路難》[縛虎手]509)這里作者自我表白道:我做了俠義之事不受酬金,就像東漢的“雷顛”一樣;更兼到了旗亭,買美酒決不問價,定要一醉方休。
上一篇:典故《雷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雷鳴瓦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