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譙國铚(今安徽宿縣西南)人。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齊名。少有雋才,曠邁不群,高亮任性,博洽多聞。長而好老、莊學說,孤高傲世,恬靜寡欲,反對禮教。與魏宗室為婚,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政治上反對司馬氏集團。因攻擊禮法名教,“非湯武而薄周孔”而遭鐘會構陷,為司馬昭所殺。
善屬文吟詩。詩有四言、五言、六言、騷體等多種形式,尤工于四言。風格清逸峻切。代表作是《幽憤詩》及《贈秀才入軍》。前者系獄中所作,主要抒發內心的怨憤,表明決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態度。后者贈哥哥嵇喜從軍,想象豐富,形象生動,感情真摯深厚,語言流轉工麗。長于散文,立論新穎,說理透辟,嬉笑怒罵,獨樹一幟。魯迅說他:“嵇康的論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其代表作為《與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論》等。
原有集十五卷,已散佚。有魯迅輯校的《嵇康集》傳世。
上一篇:諸葛亮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
下一篇:李密的文學成就資料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