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大手
【出典】 《晉書》卷六五《王導傳》附《王珣傳》:“時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學文章見昵于帝。……帝慮晏駕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陳書》卷二六《徐陵傳》:“世祖、高宗之世,國家有大手筆,皆陵草之。”《陳書》卷三○《陸瓊傳》:“瓊素有令名,深為世祖所賞。及討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并中敕付瓊。”《新唐書》卷一二五《蘇瓌傳》附《蘇颋傳》:“自景龍后,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號‘燕許大手筆’。帝愛其文,曰:‘卿所為詔令,別錄副本,署臣某撰,朕當留中。’后遂為故事。”
【釋義】 晉代與南北朝時,稱朝廷的詔令文書為大手筆,即大著作。唐代,又稱文章高手、大著家為大手筆。宋詞中常用“大手筆”或“大手”作為稱譽文章高手、草詔名臣的典故。
【例句】 ①三世文章稱大手,一門兄弟獨良眉。(曾布《江南好》[江南客]266)這里用本典稱譽江南客之子享有文名。②見說樓成無多日,大手一何容易。(戴復古《賀新郎·豐真州建江淮偉觀樓》2304)這里合用本典與“鳳樓修造手”典(參見該條),以“大手”稱譽造樓的技術高超。③別駕風流才展驥,未快經綸大手。(無名氏《酹江月·壽倅車》3752)這里說,壽主尚未來得及充分施展草擬詔令的才華。
上一篇:典故《大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大明宮》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