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龍蛇
【出典】 唐·李白《草書歌行》:“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見《全唐詩》卷一六七)參見“龍蛇落筆”條。
【釋義】 龍蛇,唐時人用以形容草書的筆勢。宋詞中常用以泛指手跡,表示揮毫寫作。
【例句】 ①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蘇軾《西江月·平山堂》285)這里用以喻指平山堂墻壁上歐陽修的手跡。②平生真賞,紙上龍蛇三五行。(米芾《減字木蘭花·展書卷》487)這里以龍蛇代指書卷上的字跡。③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1588)這里敘寫昔日在軍旅中揮筆寫作的情景。④遙想健筆淋漓,龍蛇落筆紙,妙句高張翰。(汪莘《念奴嬌·寄孟使君》2191)此句敘寫遙想孟氏揮毫寫作的情景。⑤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劉克莊《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2612)此句敘寫追憶昔日在軍中起草軍事文書的情景。⑥賓主一時詞翰手。倏忽龍蛇滿案。(劉克莊《賀新郎·郡宴和韻》2628)這里用以敘寫賓主唱和,揮筆成篇。⑦素壁走龍蛇,難覓醉翁真跡。(張榘《好事近·九日登平山和王帥干應奎》2684)這里說平山堂墻壁上前人題詠很多。⑧細讀壁上龍蛇,太丘筆在,更著茶坡句。(李曾伯《念奴嬌,己酉糧鷺驛和黃茶坡韻》2805)這里以龍蛇喻指壁上友人所題詞作的手跡。⑨一斗百篇乘逸興,要借青天為紙。兒輩詫、龍蛇飛起。(魏庭玉《賀新涼·贈送行諸客》2953)這里借以表示詩興大發,可以寫滿青天。⑩三萬卷、龍蛇落紙,瑯玕撐腹。(劉浩《滿江紅·壽陳侍郎。十月十五》2988)這里用以稱頌陳氏飽學而多有著述。
上一篇:宋詞典故《黃閣》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元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