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知音
【出典】 《禮記·樂記》:“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惟君子為能知樂。”參見“伯牙弦”條。
【釋義】 知音,本指懂得音樂樂理,通曉音樂內(nèi)容,后遂引伸為知己。多用以詠友誼。
【例句】 ①須信道,緣情寄意,別有知音。(柳永《瑞鷓鴣》[寶髻瑤簪]49)這里知音指知己。意為詞中女主人公另有知己。②知音敲盡朱顏改,寂寞時情,一曲離亭,借與青樓忍淚聽。(晏幾道《浣溪沙》[雙螺未學(xué)同心綰]251)這里知音指精通音律。意為這位少女在學(xué)曲和唱歌之中度過了她的青春。③朋游在否?落托更能無,朱弦悄,知音少,撥斷相思調(diào)。(晁端禮《驀山溪》[輕衫短帽]424)這里的知音指相知甚深的朋友。④愁無已,奏綠綺,歷歷高山與流水。妙通神,絕知音。不知暮雨朝云、何山岑。(賀鑄《小梅花》[思前別]541)這里的“知音”,語意雙關(guān),既指懂得自己綠綺琴所奏出曲意的人;亦指與自己心心相印的情人。⑤何處有知音,此恨難說。(晁補之《洞仙歌·填盧仝詩》558)這里的“知音”指能聽懂自己琴音內(nèi)容的人。⑥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601)這里知音指懂得音樂的知心人。⑦個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向子諲《西江月·紹興丁巳,遍走浙東諸郡……》959)這里知音指知心朋友。⑧朱弦重理相思調(diào),無奈知音少。(蔡伸《虞美人》[紅塵匹馬長安道]1012)這里知音指懂得自己作品真意之人。⑨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1246)這里知音指理解自己一片愛國忠心的人。⑩醉揮毫,知音為我,發(fā)興高歌。(曹冠《夏初臨》[琴拂虞薰]1532)這里知音指與自己有共同志向之人。
上一篇:宋詞典故《申公歸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神清之洞》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