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南鄉子》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謝永嘉諸友相餞
人物滿東甌。別我江心識俊游。北盡平蕪南似畫,中流。誰系龍驤萬斛舟。去去幾時休。猶自潮來更上頭。醉墨淋漓人感舊,離愁。一夜西風似夏不。
【編年】
淳熙五年(1178)作。夏承燾《龍川詞校箋》上卷:同甫永嘉之行,集中無年月。呂祖謙《呂東萊文集》(五)有與陳同甫書二十余函,第二十七函云:“審聞行李至自永嘉……諸公相聚,彼此相互發明。”函中提及君舉(陳傅良)、象先(薛叔似)、士龍(薛季宣)、正則(葉適)。第廿六函云:“具審歸自永嘉,川陸安穩,極以為慰。正則書及墓刻已收,相聚計甚樂。”又云:“今日聞劉共父消息不佳,令人坐惡,殆廢寢食也。”按劉珙卒于淳熙五年戊戌,朱子《文集》(十五)《祭劉共父樞密文》,題“淳熙五年九月二十日庚辰”。此函蓋作于此年。后函葉正則外,提及景元(鄭伯英)、陳益之(謙)、蔡行之(幼學)。此詞所謂永嘉諸友,略具于此(前函云:“士龍[薛季宣]所學固不止于所著書,但終有合商量處耳。”蓋論薛氏遺著,薛已前卒于乾道九年(1173)。《龍川文集》(二十一)《與鄭景元提干書》云:“子宜兄相約會于永嘉邑中。”是邀同甫游永嘉者是溫州徐誼,以此互推,同甫永嘉之行當在淳熙五年(1178)。其時陳傅良(君舉)由福州通判被劾罷歸(見孫鏘鳴《陳文節公年譜》),葉適(正則)方以丁母憂家居(適淳熙五年閏六月丁憂,淳熙八年改武昌節度判官,見孫衣言《葉文定公年譜》。呂祖謙函有“正則且得有啖飯處。去歲相聚,覺得其慨然有意。若到雁山,必須過存之也”之語,當在適就仕之前歸溫州之前),戴溪(肖望)尚未得官(戴初出監潭州南岳廟在淳熙七年后),徐元德(居厚)方由紹興府推官罷去,鄭伯熊(景望)由知寧國府秩滿歸永嘉(見孫衣言《學齋集·大鄭公行年小紀》)。永嘉諸子方聚首鄉里,故同甫樂為此行。同甫《與鄭景元書》又云:“示諭出處之意甚詳。自北而南,自南而北,皆是緦小功之察者,茍其無與于世事,雖到淮堧亦不妨,若果有干涉,人未饒汝,雖入南中,亦不免于云云也。亮不能自免者,起于向來之余波,未為人所恕,而朋友復助成之耳。若數年前已如兩年來,則今茲定免也。大率永嘉之論,多是相時低昂,終成背時耳,若一成作背時事業,卻自無事。契兄試思之。”“永嘉之論”出此。論龍川出處,雖未必即在此行,然龍川對永嘉諸友議論之態度,亦足見一斑。
上一篇:陳亮《洞仙歌》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陳亮《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