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胡之
此間萬頃江湖,撓之不濁,澄之不清。而百姓投一綸、下一筌者,皆奪其漁器,不輸十疋,皆不得放。不知漆園吏何得持竿不顧,漁父鼓枻而歌《滄浪》也!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注釋〕 庾安西:指庾翼,曾任安西將軍。
本文是晉人王胡之寫給好友庾翼的一篇書信體小品。兩晉時期,文人多以談山水、玄理為高,以談實務(wù)為俗。王氏此文,似在隨波逐流,投時尚之好,表面不離山水、莊騷,而實際上所寫的皆為實務(wù)。全文雖不足六十字,卻甚有分量。
文章開篇首先為讀者展開了一幅無邊無垠的江湖圖。萬頃江湖,浩浩蕩蕩,任你如何翻攪,也不會混濁;任你如何澄清,也不顯清澈。作者通過對浩蕩江湖的簡要而形象的描述,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必要的鋪墊。
寫景之后,作者筆鋒陡轉(zhuǎn),直書不該發(fā)生的人間不平事,使讀者本應(yīng)醉心江湖美景的熱情,驟然冷卻下來,擺在人們面前的,是如此冷酷的現(xiàn)實——在那萬頃波濤之上,靠水吃水的百姓們“投一綸、下一筌”,捕撈點魚蝦以維持生計,這本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可是貪官虐吏卻容不下他們,“皆奪其漁器”,斷其生路,而且“不輸十疋,皆不得放”,嚴加敲榨盤剝。憑此“萬頃江湖”,卻容不下百姓“一綸”、“一筌”,豈不是天大怪事?
寫到這里,作者似乎應(yīng)該像孔夫子那樣,感嘆一番“苛政猛于虎”;也可以像柳宗元那樣,指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然而,他卻一言不發(fā)。作者巧妙地將晉代名士都向往的莊周、漁父請了出來,讓古人替己說話,讓古人打動今人。那位曾做過漆園吏的莊周,在古代是過著“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的清靜悠閑生活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方式,也為晉時的名士們所向往,然而莊子如果生活在今天,他卻不能下竿;那位屈原所記敘的漁父,當年曾駕一葉扁舟浪跡江湖,引吭高唱《滄浪歌》,亦可謂自得其樂,然而如果他今天沒有錢應(yīng)付貪官污吏的勒索的話,那么他能不能再去敲打著船槳引吭高歌也成了問題。作者借古人來打動今人,讓今人愧對古人,用這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實有“此處無聲勝有聲”之妙。
這篇小品,文筆峻峭,情理兼具,雖包含有深刻的思想,卻不顯山露水;雖漾溢著強烈的感情,卻不鋒芒盡露。作者托虛務(wù)實,深入淺出,將短短一篇小文寫得風趣、生動、深刻。
上一篇:《與宗定九·〔清〕孔尚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與張肖甫大司馬·〔明〕屠隆》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