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讀書可養心
(清)張英
【原文】
圣賢領要之語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1]。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復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若隱若現,見之難而晦[2]之易也。人心至靈至動,不可過勞,亦不可過逸,唯讀書可以養之。每見堪輿家[3],平日用磁石養針,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閑適無事之人,鎮日[4]不觀書,則起居出入,身心無所棲泊耳。目無所安頓,勢必心意顛倒,妄想生嗔,處逆境不樂,處順境亦不樂。每見人棲棲皇皇[5],覺舉動無不礙者,此必不讀書人也。古人有言,掃地焚香,清福已具。且有福者,佐以讀書,其無福者,便生他想。旨哉斯言,予所深賞。且從來拂意之事,自不讀書者見之,似為我所獨遭,極其難堪。不知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細心體驗耳。即如東坡先生歿后遭逢高孝[6],文字始出,名震千古。而當時之憂讒[7]畏譏,困頓轉徙潮惠[8]之間,蘇過跣足[9]涉水,居近牛欄,是何如境界。又如白香山之無嗣[10],陸放翁[11]之忍饑,皆載在書卷。彼獨非千載聞人,而所遇皆如此,誠一平心靜觀,則人間拂意之事,可以渙然冰釋。若不讀書,則但見我所遭甚苦,而無窮怨尤[12]嗔忿之心,燒灼不寧,其若為何如耶。且富盛之事,古亦有之,炙手可熱,轉眼皆空。故讀書可以增長道心,為頤養一事也。記誦纂集,期以爭長應世則多苦,若涉覽則何至勞心疲神,但當冷眼于閑中窺破古人筋節[13]處耳。予于白、陸詩,皆細注其年月,知彼于何年引退,其衰健之跡皆可指,斯不夢夢[14]耳。
【注釋】
[1]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一個人壞習慣很容易養成,而良好的品德卻不容易培養起來。
[2]晦:昏暗。
[3]堪輿家:舊時指風水先生。
[4]鎮日:“鎮”為通假字,意為整天。
[5]棲棲皇皇:驚慌而煩惱。
[6]東坡:指宋代思想家、詩人蘇軾;歿(mò)后:死后;高孝:指南宋高宗趙構。趙構死后被謚為圣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故習稱“高孝”。趙構稱蘇軾的文章為文章之宗。
[7]讒(chán):在別人面前說某人的壞話。
[8]轉徙:來回遷移。潮惠:蘇軾曾被貶惠州,遷儋耳。
[9]蘇過:蘇東坡的幼子。跣(xiǎn)足:光著腳。
[10]白香山:指唐代詩人白居易。無嗣:指沒有后代。
[11]陸放翁:即南宋偉大愛國詩人陸游。陸游,字務觀,號放翁。
[12]怨尤:怨恨。
[13]筋節:比喻文章或言辭重要而有力的轉折承接處。
[14]夢夢:昏亂。
上一篇:《哭竹生筍》古代勵志家訓
下一篇:《四言》古代勵志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