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篇
【題解】
本篇主要談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作者認為兄弟之情對于一個家族的團結和睦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舉例,講明了一些影響兄弟之情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之法。
【原文】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婦,有夫婦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于九族[1],皆本于三親焉,故于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2]。
【注釋】
[1]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孫、曾孫、玄孫。也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為“九族”。
[2]篤:忠誠,篤實。
【原文】
兄弟者,分形連氣[1]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則同案[2],衣則傳服[3],學則連業[4],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5]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6]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注釋】
[1]連氣:指兄弟之間氣息相通。
[2]案: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具。
[3]傳服:指大孩子穿過的衣服留給小孩子穿。
[4]業:舊時書寫經典的大版。連業,指哥哥用過的經籍,弟弟又接著用。
[5]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
[6]節量:節制度量。
【原文】
二親既歿[1],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2]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于他人,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涂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3]淪,無可救矣。仆妾之為雀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注釋】
[1]歿:死。
[2]先人:指死去的父母。
[3]楹:廳堂前面的柱子。
【原文】
兄弟不睦,則子侄[1]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2]疏薄;群從疏薄,則僮仆為仇敵矣。如此,則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3],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土,皆有歡愛,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注釋】
[1]子侄:兄弟之子。
[2]群從:指堂兄弟及其子侄。
[3]躇:踐踏。蹈:踩,踏。
【原文】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1]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也。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間者[2],鮮矣[3]。所以然者,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處重責而懷薄義也;若能恕[4]己而行,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
【注釋】
[1]骨肉:指親姊妹成為妯娌。
[2]間:隔閡。
[3]鮮:少。
[4]恕:寬恕,原諒。
【原文】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1]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國劉琎,嘗與兄連棟[2]隔壁,呼之數聲不應,良久方答;怪問之,乃曰:“向來[3]未著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4]矣。
【注釋】
[1]怨愛弟不及愛子:指(弟弟)埋怨兄長愛自己的兒子勝過愛他。
[2]棟:房屋的正梁。
[3]向來:剛才。
[4]免:避免。此處指免除隔閡。
【原文】
江陵[1]王玄紹,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嘗,孜孜[2]色貌,相見如不足[3]者。及西臺陷沒,玄紹以形體魁梧,為兵所圍;二弟爭共抱持,各求代死,終不得解,遂并命[4]爾。
【注釋】
[1]江陵:古地名,在今湖北荊門一帶。
[2]孜孜:勤勉盡力。
[3]不足:不完備。此處指兄弟間各自認為自己做得很不夠。
[4]并命:相從而死。
上一篇:兄弟之間不睦的解決辦法
下一篇:《六言》古代勵志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