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名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①。
【注釋】①雪花銀:像雪花一樣白的銀子。
【釋義】當上三年的知府,就可搜刮到十萬兩白銀。
【點評】是說只要當官就可以發財。
參考文獻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猜你喜歡
- 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
- 關于《剽竊》見解句子、觀點和看法
- 《良將用兵,與卒同飲》原文與賞析
- 關于《防備》見解、觀點和看法
- 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立功邊境
- 墨子《經說下》鑒賞
- 處世名言·小窗幽記—清陳眉公《得閑有書讀·世間享清福》原文|譯文|賞析
-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 《空相憶,無計得傳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識,寄書何處覓》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兩京作芹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歇后語《光打雷,不下雨》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善用兵者,當擊其亂,不攻其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皓齒終不發,芳心空自持》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涼秋.》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 《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達。》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 關于《技藝》見解句子、觀點和看法
- 夫民懷敢怒之心,畏不敢犯之法,以待可乘之釁,眾心已離而上之人且恣其虐以甚之,此桀、紂之所以亡也。是以明王推自然之心,置同然之腹,不恃其順我者之跡,而欲得其無怨我者之心,體其意欲而不忍拂,知民之心不盡見之于聲色而有隱而難知者在也。此所以固結深厚而子孫終必賴之也。
-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 孟嘗君請學于閔子,使車往逆,非嚴師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利者,義之和也.》出自哪里,什么意...
-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什么...
-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什么...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什么...
-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什么意思|大...
-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
-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什么意思|大意|...
- 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
- 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什么意思|大...
- 《利者,義之和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世祿之家,鮮克由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臨義而思利,則義必不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愛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愛人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自古控御全在仁,何必窮兵兼黷武.》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力遵仁義途,曷畏萬里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盛德以自修,柔仁以御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上一篇:用仁義以治天下,公賞罰以定干戈。|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