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祁奚年老,晉君問他誰可以代替他的職務,他回答說,解狐可以。晉君說,他不是你的仇人嗎?祁奚說,你問我誰可以代我,沒問他是否是我的仇人。于是就任用了解狐。后晉君又問他,誰可以為國尉(官名)?他說,祁午可以。晉君說,他不是你的兒子嗎?祁奚說,你問我誰可以,沒有問他是否是我的兒子。后來又用了祁午。當時在上的人對祁奚很稱贊,說他“外舉不避仇讎,內舉不回親戚。可謂至公矣。”
本段贊揚祁奚大公無私,舉人唯賢,外不避仇,內不避子。這一事《左傳·襄公三年》、《襄公二十一年》都有記載,文字上稍有出入。讎,也作“仇”。“不回親戚”,后多作“不避子”。
上一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