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度(duó):丈量長短。差:短缺。銖(zhū):古代重量單位,一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石:十斗為一石。過:多余。一寸一寸地量,到一丈的時候也會有短缺;一銖一銖地稱,到一石的時候也必定有剩余。指做事不可過于瑣碎,否則會因小失大。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夫事碎難治也,法難行也。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例】“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徑而寡失,是古人在測量實踐中得到的重要認識,也是測量工作應該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這一條涉及累計誤差,它要求人們盡量選擇合適測具,減少測量次數。(路甬祥《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綱:理化卷》)【提示】“度”在這里不讀dù。
上一篇:《寸寸積陰,日以當兩;分分積陰,日以當月》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