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有終身之憂,而后能有不改之樂。君子所憂樂如之何?曰:所憂生于所苦。不苦行險,不知居易之樂也;不苦嗜欲,不知澹泊之樂也;不苦馳騖,不知收斂之樂也;不苦爭競,不知恬退之樂也;不苦憧擾,不知寧靜之樂也;苦生憂,憂生嗜,嗜生樂。豈惟君子之性分然哉?即世俗亦有終身之憂樂焉,憂利欲之不遂其身也,憂利祿之不及其子孫也,憂謏(xiao小)聞之不嘩于一世也。庸詎知吾所謂苦,非彼所謂甘,吾所謂憂,非彼所謂樂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魏源 《默觚·學篇》,成敗得失類名言句子
人一定要有終身的憂慮, 而后才能有經久不變的快樂。 君子所憂慮和快樂的是怎么一回事呢? 回答是: 所憂慮的總是產生于所困苦的。 不苦于做險難的事情, 不知道安于平易的快樂; 不苦于嗜好和欲望, 不知道恬靜寡欲的快樂; 不苦于奔走趨赴, 不知道收斂放縱行為約束自己的快樂; 不苦于爭逐角勝, 不知道恬淡謙退的快樂;不苦于接連不斷的騷擾,不知道安安靜靜的快樂。困苦產生了憂慮, 憂慮產生了嗜好, 嗜好產生了快樂。 難道只有君子的天性是這樣的嗎? 就是世俗之人也有終身的憂和樂呀, 憂慮利益欲望在自身不能如意, 憂慮利祿不能傳留給自己的子孫, 憂慮小有名聲不能名震一世。怎么知道,我所說的苦, 不是他人所說的甜, 我所說的憂, 不是他人所說的樂呢?
上一篇:《年力未衰,輒思引退,與年力既衰而猶貪戀榮祿者,皆負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君子以道為樂,則但見欲之苦焉;小人以欲為樂,則但見道之苦焉.欲求孔、顏之所樂,先求孔、顏之所苦.忿、欲皆火也,未有炎上而不苦者也.澹莫澹于五谷之甘乎,樂莫樂于道誼之湛乎!故世味不澹者,道味不濃;熟處不生者,生處不熟.道念茍同情念,何凡不圣矣;道味茍同世味,何愚不哲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