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名句】恭者不侮①人,儉者不奪②人。
【注釋】①侮:侮辱。②奪:掠奪。
【釋義】謙恭者不侮辱別人,節儉者不掠奪別人。
【點評】節儉的人往往不靠掠奪手段致富。
參考文獻
《孟子·離婁上》
猜你喜歡
- 《身死而名彌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處世名言·小窗幽記—清陳眉公《風流得意·鬼勝頑仙》原文|譯文|賞析
- 《釣魚灣》少兒唐詩鑒賞
- 歇后語《黃鱔泥鰍不能混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 《義重于生,舍生可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寧揖屠狗人,不與俗人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舍己從人?!肥鞘裁匆馑紎譯文|出處
- 遠思強健傷人,憂恚悲哀傷人,喜樂過差傷人,憤怒不解傷人,汲汲所愿傷人,戚戚所患傷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僵?!肥鞘裁匆馑紎譯文|出處
- 《歸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 《萁在釜中燃 豆在釜中泣》詩詞名句鑒賞
- 《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謫而何虧.》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 《貪夫徇財,烈士徇名.》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 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 上以孚信接于下,則下亦以誠信事乎上。|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慟哭六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 《人材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釋,句意,翻譯
- 《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原詩出處,譯文,注釋
- 治道首尚節儉,天地生財有限,惟凡事節...
-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
- 懷與安,實疚大事。|什么意思|大意|注...
- 益節儉,服飾不事鮮好,持不殺戒,食無...
- 明經節儉,諸儒稱之。|什么意思|大意|...
- 寵而不驕,以謙恭為之本;滿而不溢,以...
- 節儉以立名。|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
- 躬率節儉,以周其乏。|什么意思|大意|...
-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什么意...
- 不節若,則嗟若。無咎。|什么意思|大...
- 治道首尚節儉,天地生財有限,惟凡事節省則不至于窮困。|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蓋修己治人之道,無過于節儉。節儉則嗜欲不行,無聲色貨利之失德,所以為善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良有司者,茍能出令禁止,教以節儉,率以樸純,使皆省無益之費,以為有用之資。|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以節儉為之倡率,禁難得之貨,明貪墨之刑。|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所有出殯之事,一切皆從儉約。|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愿弟出以廣大之胸,再進以儉約之誡,則盡善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 制奢俗以變儉約,止澆風而反淳樸。|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上一篇:儉于財用,節于衣食,宮室器械,周于資用,不事玩好,則入多。|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教民節儉,則財用足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