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撥·外貌描寫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指對人物的容貌、神態、體態、服飾等進行的生動形象的描繪。
一個人的外貌往往可以反映出這個人的年齡、職業,能透露出人物的氣質、性格、社會地位、文化修養甚至生活經歷。俄國著名作家果戈理說: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成功的肖像描寫,能使人物像浮雕一樣凸現在讀者眼前,給人以鮮活的視覺形象。
外貌描寫又可以分為容貌描寫、神態描寫、體態描寫、服飾描寫幾個方面。
容貌描寫最為常見。描寫的對象是人物的面部,包括臉部、五官、膚色、頭發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眼睛。如魯迅在《祝福》 中對祥林嫂的描寫: “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這里對祥林嫂容貌的描寫,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個窮苦的勞動婦女的悲苦形象,尤其是“眼珠間或一輪”,生動地反映了舊社會把她從人逼成“鬼” 的悲慘遭遇,十分形象傳神。作者曾說: “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所以畫龍點睛,眼睛“點” 得好,龍就能騰飛。眼睛寫得好,人物就會有生氣。
神態描寫的對象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它通過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來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如魯迅在《故鄉》 中寫“我” 見到分別二十年的閏土: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 寫出了閏土表情上的變化,反映了他內心復雜的情感。
體態描寫的對象是人物的身材及四肢,指對人物的高矮胖瘦等形體特征的形象描繪,它有助于讀者對人物整體形象的把握。《故鄉》 中對楊二嫂的描寫就是抓住了人物具有特征性的體態,使人印象十分深刻: “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 “薄嘴唇”,表示這是一個善于說話、慣于應酬的女人; “兩手搭在髀間”、“張著兩腳” 的姿態,顯示出她的粗俗和放肆。筆墨不多卻惟妙惟肖,流露出 “我” 對她的反感。
服飾描寫的對象是人物的穿戴打扮,它可以體現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對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很有幫助。果戈理在 《死魂靈》 中描寫潑留希金的服飾: “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要知道他的睡衣究竟是什么底子,只好白費力; 袖子和領頭都非常齷齪,發著光,好像做長靴的郁赫皮; 背后并非拖著兩片的衣裙,倒是有四片,上面還露著一些棉花團。頸子上也圍著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是舊襪子,是腰帶,還是繃帶呢,不能斷定。但絕不是圍巾。” 潑留希金家財萬貫,但卻時時瞪著一雙尖利的老鼠眼四處窺探,尋找錢財和物品,就連掉在地上的一塊破布也不放過,他高級衣物滿箱,但卻用撿來的破爛衣物把自己裝扮成男不男女不女的乞丐相,作者通過對他衣著作夸張的描繪,突出了他貪婪和吝嗇的性格。
容貌、神態、體態和服飾的描寫一般都是結合在一起的,根據所表現的不同需要而進行取舍,并非截然分開或面面俱到。老舍說: “人物的外表要處,足以烘托出一個單獨的人格,不可泛泛地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子; 沒有用的東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贅。”如魯迅在《孔乙己》 中寫道: “他身材高大; 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這段描寫既有體態描寫(身材),又有容貌描寫(臉色、皺紋、胡子),還有服飾描寫 (長衫),活畫出孔乙己生活的窮困與不幸,卻又不肯放下讀書人的架子,掙脫不了封建教育的精神枷鎖。寥寥數筆,不僅勾勒出一個貧困潦倒的窮秀才的形象,也讓人窺視到他的精神世界。
外貌描寫的一般原則是:
第一,要抓住特征,以形傳神,展現人物獨特之處。應百人百面目、千人千形象,千萬不能千人一面,因為人物的生活經歷、職業、修養等千差萬別,所以無論好人、壞人都有不同的個性特征,不能套用 “好人都慈眉善目,壞人都兇神惡煞” 的模式。如《牛虻》 中的中年牛虻,就是 “瘸腿,面部丑陋,有刀痕”。法捷耶夫的《毀滅》 中的英雄萊奮生“矮小而背脊稍微彎曲”。這都說明,作家即使描寫正面人物也不是“臉譜化” 地一味美化人物。在寫批判人物時,有時以外形來反襯人物的心靈丑。如《紅樓夢》 中的王熙鳳美麗俊俏,卻心狠手辣。
第二,要把外貌特點寫具體。有的同學片面地認為,自己把人物的外貌特征寫出來就算描寫合格了。如: “教師領來一位新同學。長得很好看,衣著又樸素。” 這位同學的肖像描寫就不具體: “好看”,怎么 “好看” 呢? “衣著樸素” 也是抽象概念。如果把這段文字改成: “老師領來一位新同學。身材修長,走路輕盈,白皙的臉龐上泛著一絲紅暈,秀發柔柔地拂過臉龐,純純的微笑蕩漾在嘴角,身上那桃紅色的衣衫早已褪色,而那淡藍的褲子離腳面還有一大截,一個花布書包背在肩上。” 這么一改,我們就知道了女孩獨特的樸素美。
第三,要注意人物外貌的變化。同一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身份、地位、感情的變化,都會表現于人物的外表,肖像也隨之發生變化。寫出了這些變化,就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遭遇和性格的發展。
第四,要注意描寫順序,或從上到下、從下到上; 或從容貌到服飾、從服飾到容貌。至于什么先寫,什么后寫,都要根據表達的需要而定。不能東一句西一句地亂寫,應有一定合理的順序。
總之,外貌描寫只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才是目的,對人物外貌的描寫,應該盡量符合人物的身份,反映人物的經歷,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肖像描寫成為塑造形象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進而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例文點評
終課無語
林斤瀾
我上中學期間,初一初二有美術課,到初三就沒有了。有時也不是每周一節,是隔周兩節,連排在星期六下午。可見這門課的地位實屬 “敬陪末座” 之類。
但擔任這門課的老師,卻是地方上有名氣的蘇先生。蘇先生有西畫底子,又在國畫上下功夫。他皮膚白皙,稍胖,細眼睛,常穿深色絲綢長衫,軟底鞋,不愛說話,走路幾無聲響。
平日不到學校里來。星期六中午來了,從不進教員休息室,悄悄鉆進總務處一個小職員房間里。這小職員是他的小同鄉或是親戚。
到了下午上課鈴響了,才能看見他從小房間里出來,細眼似柳、白面如桃,一種微醺之態。
當年我們那個中學,是地方上最高學府,美術有畫室,音樂有琴室,理化課還有階梯式實驗室。’
蘇先生輕悄悄走進美術教室,穿過個個畫架,走到前邊,從絲綢長衫袖筒里掉出一個花瓶,擺在講臺桌上。一句話也不說,我們也管自在畫架上涂涂抹抹。蘇先生也找個畫架,若沒有空閑,他隨便拿個本本墊著,也畫花瓶。有時候走到學生身邊看看,隨手改上幾筆,確實,三下兩下,畫面就不一樣了。
班里有個女生 “天生麗質”。女生畫花瓶,蘇先生畫女生。男生們一發現,一個個溜到蘇先生背后圍觀。本來這種事情會引發惡作劇的,但,沒有。先生畫得美。美可以征服頑童嗎?不一定,但美可以叫頑童一時不起搞惡作劇的念頭。
畫罷,都是默然,那位女生也無忸怩之態。
老話有“終席無一語”,說的是酒筵場面,已算得奇特。教員上課,俗稱吃的開口飯,蘇先生竟可以 “終課無一語”。
同學對蘇先生也沒有意見,一來這堂課原是飯桌上的 “湊盤” 名目,二則先生的判分辦法別具一格。
期終他抱著應考畫卷,走進那個小房間,關上門。將應考畫卷朝前一拋。畫卷紛紛落地。然后彎腰從腳邊拾起,一一拾到遠處。就照這個順序判分,不過都在八十分上下,大家都過得去。
此事據說是那個小職員酒后走漏的消息,大致可靠。
蘇先生終究不合時宜,后來命運“丟跌”。不過一直是地方上有名氣的人物,他總還保留點美。
他的美是靜默的、陰柔的,可以說是出世的,沒有多少光彩,卻有蹭蹬存活的元氣。
點評:
本文抓住人物的肖像和主要動作進行描寫,如寫先生 “皮膚白皙”“細眼睛”,可看出先生十分文弱; “深色絲綢長衫”、“軟底鞋”,裝束十分書生氣;“不愛說話”、“走路幾無聲息”,顯得十分內斂,肖像描寫細膩深刻,把老師陰柔、靜默的性格特征展現了出來。他終課無語的教課風格與他所畫的畫兒,讓人感覺他像一位出世的人物,別具一格,令人難忘。
丑人自白
韓靜霆
天生與俊雅漂亮絕緣。小時候減一分則只剩下一把筋,到了中年增一分則如唐老鴨般臃腫。肚子漸漸圓滿是貪吃的缺點所致,眼睛下邊的是眼袋兒大起來實在毫無理由。臉色自然不敢同“奶油” 沾邊兒,卻漸漸有變成青白蘿卜的傾向,人又矮,別人遠遠地瞧見咱們,會驚叫: 啤酒桶怎么跑出來了?
我也拿我這份兒尊容無奈。
不回避一個丑字。于是也就做些 “丑星” 之夢,丑人擠入演藝界不易,擠進去,可就物以稀為貴了。可嘆至今未被中國的導演相中。若不是因為丑的級別不夠,就是因為中國的導演十之八九都是小眼睛,而且近視。
美麗漂亮是概率極低的巧合,五官搭配得無可挑剔,的確是奇跡。丑也是巧合,總是因為哪個零件兒安裝得不合適。單個兒拿出來,鼻子還是鼻子,嘴還是嘴。這是上帝犯下的嚴重 “罪行”,創造生靈的時候走了神兒。
因為丑,打一小兒就沒有擁戴、夸獎和糖果,沒有人慣著、寵著。從小便習慣了嘲笑、冷落、寂寞、獨處,反而容易在角落里靜下心來,直面人生和自己,并且有更多的時間看云,做夢,幻想——這也許便是日后我能干點兒藝術領域的活茬兒的原因。丑是不幸,再窮,便是雙重不幸。不幸之中蘊藏著幸運。所謂幸運就是早早兒地明白了須自我證實,自我實現。“禍兮福所倚”,真讓古人說對了。丑而窮,就奮斗。丑是頑石,要費些心力打磨,“鐵杵磨成針”,天知道唐代詩人如何輕易地說出了真理?
美是豐厚的資財,在一定時限內才一本萬利; 美是天賜的令人讀不厭的言情小說,可得小心,書也有古舊特價。丑從來什么資本也沒有,總得向自我開掘,增加素養并以此作為保值儲蓄。總得讓自己有些用處,安在坑兒里是蘿卜,掛在墻上要古拙,是不是?
綜上所述,本人動作得很早,摸著石頭過河。兒時立志于繪畫,少年迷戀于胡琴,青年時代闖入專區藝校、省藝專、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混些助學金,學胡琴。學琴的時候帶著手兒寫詩,又誤入文學這條胡同兒。在文學領域里,心仍如猿,意仍作馬,小說散文詩歌影視童話歌詞報告文學,每個碟子都舔了一番。各種 “飼料” 吃下去,進入腎里造精氣,滲入肝臟成血漿。全國全軍的大獎臺竟也混了一些邊角的位置站站,實在是始料未及。我干了這許多活計,回頭來又撿起兒時的夢,得暇便涂抹,一路下來,卻也不無收獲。小說寫累了,畫張畫兒歇乏; 畫得煩了,來首歌詞解郁; 報告文學太沉重,弄篇童話輕松輕松,天真天真。這些手段互補互利,相反相成。這些形式有時溫補,有時舒肝,有時解悶,有時瀉火,讓人其樂陶陶,樂此不疲喲!
是的,我丑。
丑而不陋,您沒看見我的肚子很圓嗎? 其中藏著好些文章呢!
丑而不惡,您沒有看見我的眼睛里流淌著許多許多的善良和情感嗎?
丑也別嫌棄我,您沒看見我有多么的溫柔嗎?
點評:
本文描繪了一個性格鮮明的 “丑我” 形象,表達了自己對丑的不茍同世俗的態度,展現了自己對生活的執著熱愛; 本文采取先抑后揚的寫法,先是通過比喻與夸張的手法極寫自己的丑陋:身材 “如唐老鴨般臃腫”,以至于被別人瞧見,驚叫 “啤酒桶怎么跑出來了”。然后采取反問的修辭手法,將自己才華橫溢及善良溫柔的性格特征表現出來。本文文風幽默,形式活潑,含蓄雋永,令人輕松之余會心一笑。
文題演練
一、請以《我的“自畫像”》為題目作文。
要求:
1.人物刻畫力求生動形象,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2. 注重運用肖像描寫。
3. 600字左右。
思路點撥:
這是一篇介紹自己的記敘文,行文要向讀者展示完整的自我,但又不能面面俱到,詳略不分,不要寫成記載生活經歷的“小傳”,應擷取生活中最能反映“我” 鮮明個性、興趣愛好甚至是缺點的事情,或概括敘述或具體描寫,在敘寫中展現完整而獨特的“自己”。注意肖像描寫應細致生動。可采用精雕細刻的工筆描寫,也可以采用簡筆勾勒的白描,要抓住最能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外貌特征,或突出重點,或以點帶面,否則“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
二、請以 “青春” 為話題作文。
要求:
1. 題目自擬。
2. 立意自定,文體自選。
3. 要有自己的體驗和感悟。
4. 不少于600字。
5. 書寫要規范、美觀。
思路點撥:
青春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正像雨后大自然獻給人間的一份厚禮——彩虹,它折射出陽光那迷人的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是飛揚的青春,是充滿了絢麗色彩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行文中你可聯系個人成長,用議論說理的方式,談論青春的寶貴和重要; 可用抒情散文的方式,講述自己對青春的感悟; 可用日記體的形式,講述自己在青春期的某些經歷和感受;還可采用童話、寓言的方式講述人們對待青春的不同態度。如果要選擇寫一篇記敘文,在采用其他描寫方法的基礎上,可著力采用肖像描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并由表及里地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另外引入修辭手法是寫活人物肖像的必要環節。
佳作展示
我的自畫像
一考生
我是為今后的一切忙碌的一只螻蟻,我是天邊的一顆不起眼的小星,我——是一個小小的我。
我對世界上的每一樣事物都充滿著愛心,充滿著好奇。小時候看母雞孵蛋,一蹲就是幾個小時。而且現在依然童心未泯,依然是那個小小的我。路邊開了兩朵別致的花,我驚嘆; 一只小蜻蜓誤以為我額前顫動卷曲的劉海是木麻黃的葉子,飛了上來,我驚嘆; 身邊有太多的新鮮事物,有太多的驚嘆,它們都深深地吸引著我。
我熱情、開朗,且又大膽、頑皮。夏天是我的最愛。蟬聲一起,我就急不可待地換上短褲,像一頭禁錮太久的小獸,興奮地沖下樓去,心里只想著去吃竹林里的竹芯,去吃那甜甜的紫紅的桑葚,去摘柳條編個花籃,去……可是出師不利,和買菜回來的媽媽撞了個滿懷。
“哎呀! 對不起,對不起,十萬分對不起……” 我又擺手又跺腳,舌頭伸得長長的。
“你怎么老像個出軌的火車頭似的?長不大!”
站在鏡子面前,看著自己矮矮的個頭,短褲下曬成褐色的結實的皮膚,我就不禁納悶了: 我為什么總這樣小? 真的長不大?” 別的女同學不敢穿短褲,可我天天都穿。爬樹捉迷藏,在游泳池里玩“花樣跳水”,都是拿手好戲,整天沒完沒了地瘋。永遠是一頭亂亂的、卷曲的短發。
“杯水也可起浪”,雖然還不成熟,但我也有自己的一個小世界。我擁有一些小秘密,我為了一點瑣碎的事而愁,捧著一首使我傾心的詩暗自唏噓。我喜歡在月光下看茉莉,喜歡穿純白的不加任何裝飾的衣服。
我喜歡學校圍墻邊那一大片酸酸草。梅花狀的柔嫩的葉子,喇叭狀的粉紅的花,只有黃豆那么大。我總忍不住摘一大把,把宿舍里都插滿了: 床上、柜上、漱口盅上……那小小的酸酸草,連成一片淺淺的綠,點綴著幾點粉紅。看著同學們會心的微笑,聽著同學們微嗔的話音:“小不點兒呀,看宿舍都成了桃花源了!” 我會高興得把手中剩下的花都拋向空中。
這就是我,一個小小的我。
點評:
文章截取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幾個片斷,表現了“我” 性格中的幾個側面: 對事物的愛心,對生活的好奇。有如夏花般的熱情開朗,也有男孩般的大膽頑皮,更有自己對美的獨特感受。文章肖像描寫恰到好處,真實地寫出了一個活生生、有感情的“我”,字里行間蘊含了自己熱愛生活的濃濃情韻,自然親切,感染力強。
“戰痘” 青春
周 蓉
自從有了青春痘,我就決定不再照鏡子了。可是這些討厭的痘不僅看得見,而且還摸得著,每次洗臉,我都揪心地痛,想哭。
存在是不以意志的改變而改變的,逃避只能是自欺欺人,唯有“戰痘”,才能解決問題。我顧不了太多了,厚著臉皮從超市捧回一堆洗面奶、潔面乳、膚螨靈霜什么的。初次使用的感覺好極了。洗面奶洗過臉,涼颼颼的,清清爽爽,好像沒生青春痘之前一樣; 抹了膚螨靈霜后臉上辣嗞滋的,不一會兒又感到熱乎乎的。這些和說明書上描述的一模一樣,看來,不久“戰痘”就能取得勝利。
可是漸漸地我發現使用洗面奶和膚滿靈霜除了有些感覺外,我的那副尊容并沒什么改觀,痘痘仍死皮賴臉不肯下崗! 可能是我太性急了,古訓 “欲速則不達”,“戰痘” 也不該例外的。對,貴在堅持,決不能半途而廢。于是我一如既往,精洗細抹,一日三次,毫不懈怠。然而,折騰了近一個月,我不能不面對現實了: 那些小痘痘可謂此消彼長,一點也不見少。
“外因是條件,內因是關鍵。”政治老師在我苦惱不已之時,送來了金玉良言。我恍然大悟。當我向醫生道出苦衷后,醫生笑著說: “青春痘是青少年青春期的正常生理反應,是人體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動消失,葷膩腥臊酸辣等刺激性和上火的東西會刺激其產生。缺鋅也是……” 葷、腥、辣,我哪天不吃!難怪涂了一個月都不起作用! 內因,果然是忽視了內因。謹遵醫囑,我買了四小瓶硫酸鋅口服液,如獲至寶地回了家。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便嚴格控制飲食。雞、鴨、肉,膩,不吃; 魚、蝦,腥,也不吃; “豆”、“痘” 諧音,也不吃……不幾日,我便領悟到了 “人生最大的敵人莫過于自己” 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一日,我們一群姐妹路過縣城最有名的 “達記” 鍋貼店,其中一位跟我過不去似的招呼著大伙: “今天我請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噢。” 還有一位居然打過牙祭后向我的忍耐極限挑戰:“味道好極了! 蓉蓉,你就吃一個總不會有事吧?你也不能總是喝硫酸鋅嘛。” 哼! 不能讓她們笑話我刻意、做作。我高聲喊道:“老板,十個鍋貼——請打包,我要帶回去慢慢吃。”
有志者事竟成。三周下來: 原本霸氣十足的痘痘消失了大半,只有幾顆瑟縮在唇角邊。我笑了,我有些激動地擦著眼角的淚花。我發現自己的臉瘦了很多,不僅沒有了往日的圓潤。而且還添了一絲皺紋。唉! 真是為 “痘” 消得人憔悴! 我的表情凝固了……
“蓉蓉,垂頭喪氣的干嗎呢?”媽媽拍拍我的肩膀。我再也忍不住地,將“戰痘” 的艱難歷程全部告訴了媽媽。“其實,我早就看出來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況且你的 ‘戰痘’ 方式也沒有什么可指責的。不過,你不妨想想,青春痘,青春痘,這是青春才有的痘啊,你又何必這么在意呢?” 媽媽笑著說。
媽媽的話我越想越有道理。是啊,我何必刻意去治療這些小痘痘呢。如果美麗是以人正常的需求,甚至健康為代價,那么,舍棄這種美麗又有何妨?
我于是不再 “戰痘”。
點評:
發現青春痘,并與之展開了持久戰,先是抹藥涂霜,接著喝硫酸鋅口服液,再是控制飲食。文章細致地記述了 “戰痘” 的全過程。作者將這種親身體驗和深刻感受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樸實自然地表白出來。文末的感悟獨特而深刻,無斧鑿、加工之感,自然清新,接近學生生活,符合青年心理。
上一篇:《綜合描寫·少兒》寫人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撥·動作描寫》寫人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