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點拔·從觀察起步名言大全
技法解說
有這樣一則趣事:
法國大作家福樓拜教莫泊桑學習寫作,他首先要求莫泊桑從觀察生活入手。他曾對莫泊桑說:“對你所要表現(xiàn)的東西,要長時間注意去觀察它,以便能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和沒有寫過的特點。”有一次,他要求莫泊桑以迎面而來的一輛牛車為題材,寫幾篇各不相同的文章。莫泊桑感到很為難,福樓拜就開導他:拉車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態(tài)不一樣;趕車的人喝醉了酒和沒吃飽飯,對牛的態(tài)度也不一樣;牛餓著肚子上山岡和吃飽了肚子走崎嶇的路,神情也不一樣。如果能細致地觀察到這些不同的情況,也就能寫出好多篇各不相同的文章。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細心觀察對寫好作文是至關重要的。
要描寫景物,首先就要學會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當然,觀察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宋代的蘇軾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于同一個景物,同一個景點,由于觀察的立足點和觀察的角度不同,獲得的對景物的印象也會不同。常見的觀察方法有三種:
一是定點觀察:觀察者在某一固定的位置上進行觀察。如站在窗口觀察窗外;站在公園一角,對公園進行由遠到近的觀察;登上塔頂,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qū)λ碌木拔镞M行觀察等。
二是動點觀察:觀察者沿著一定的路線,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是定點觀察的連續(xù)進行。它又叫移步換位法,就是隨著腳步的移動變換觀察的位置。比如沿著河岸,從上游到下游,觀察兩岸的景物。
三是長期觀察:觀察者對某一事物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比如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里觀察花園里草木的變化。
觀察的角度是多種多樣的,可以仰視,也可以俯瞰,可以近看,也可以遠眺……站的位置不同,觀察的角度不一樣,觀察到的景色也就不一樣。
觀察以視覺活動為主,但并不僅限于視覺。為了把握觀察對象多種多樣的屬性,往往需要多種器官聯(lián)合活動。也就是說,觀察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外界事物,同時還需用其他感覺器官去接觸外界事物,如用鼻子去聞,用耳朵去聽,用舌頭去嘗,用皮膚去接觸,用大腦去想象,等等。
請看魯迅先生《社戲》中的一段文字: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這段文字描繪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動用了嗅覺、觸覺、視覺、聽覺,以及大腦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顯得十分精彩。
例文評析
秋雨
四川◇卓江艷
冒著細細的秋雨,我來到了河堤。
站在河堤上,透過被風吹得斜斜的秋雨向遠方望去,天比樹還低。淺灰色的山像在云中騰飛似的。河對岸的房子、樹林被籠罩在銀白色的薄紗里,顯得朦朦朧朧。
雨點從空中降落下來,發(fā)出“沙沙”的響聲,像春蠶咀嚼桑葉。雨點落到河里,濺起了許多小圓圈,一個接一個。舊的小圓圈消失了,新的又蓋了上來。雨越下越大,圓圈也隨之變大,圓圈一個接一個布滿了整個河面。一陣秋風吹來,河面上蕩起了層層疊疊的漣漪,圓圈瞬間消失在波浪中了。天把水罩在腳下,水把天擁在懷中。遠近上下一起看,還有些分不清是水還是天。河岸邊靜靜地停靠著的幾只小船兒,在水面上輕輕地晃動。
河邊的小路坑坑洼洼,裝著泥漿,成了真正的“水泥路”。在河邊的一個水坑里,一群鴨子在覓食,發(fā)出“嘎嘎”的歡叫聲,它們是天生的樂雨者。
河岸上旱了十幾天的田地,默無聲息,盡情地享受大自然賜予它的甘露。小草上掛滿了珍珠般的水珠。一陣風拂過,樹葉、小草葉上的水珠一個個撤退了。風擺動樹枝,雨打著樹葉,枯黃的樹葉在秋風中飄落下來。池塘里,魚蝦又歡快起來。在池塘邊,有個穿著紅色雨衣,戴著棕色斗笠的人,靜靜地釣魚。
我站在樹下,不知不覺,身上已是濕漉漉的。又一陣秋風吹過,一顆雨珠好像有意捉弄我,鉆進了我的脖子,涼涼的、癢癢的……
過了好一會兒,雨還沒有停。我感到了涼意,緊了緊衣服,踏上了回家的路。無怪乎人們都說“秋雨綿綿”、“一陣秋雨一陣涼”。
評析:只要仔細觀察,就能言之有物。這篇習作寫秋雨,由遠景及近景,有動景有靜景,給讀者立體的感受。特別是細部的描寫,表現(xiàn)出觀察的功力。如“淺灰色的山像在云中騰飛似的”,有顏色,有動感,賦予靜物曲線流動的美。還有雨點的“沙沙”聲,像“春蠶咀嚼桑葉”,雨點落到河里“濺起了許多小圓圈”,“舊的小圓圈消失了,新的又蓋了上來。雨越下越大,圓圈也隨之變大”,這些細膩的描寫完全是仔細觀察的結果。另外“天把水罩在腳下,水把天擁在懷中”,將水天一色的雨景刻畫得生動傳神。這就是作者觀察時的用心體會啊!
文題演練
文題(一):選取某一景物,如田野、荷塘、農(nóng)家小院、校園一景等,進行仔細觀察,然后自擬題目寫一篇寫景的作文。
要求:1.要注意選好觀察點,有順序地觀察,做到條理清楚。
2.記下所觀察景物的特點和當時的感受,描寫要具體。
3.不少于500字。
文題(二):秋天,是成熟的季節(jié),金黃的季節(jié)。蒼松滴翠,楓葉流火,登高遠眺,滿目錦繡。田野成熟了,大自然也成熟了,到處是累累果實,到處是豐收物景象。請以“秋天”為話題,寫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
提示:寫作表現(xiàn)秋天的文章,要仔細觀察秋天特有的景物,寫出自然界富有個性的秋天景物特征。在具體寫作中,可以采用這樣的思路:一是純粹寫景。通過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描寫秋天的自然景色。如可以寫秋天的天空是如何的深遠湛藍,秋天的田野是如何的絢麗誘人,秋天的山林是如何的多彩而濃重……二是寫景抒情相結合。在秋高氣爽的秋天里,望著藍天白云,望著金色原野,一定會浮想聯(lián)翩,悟到種種生活的哲理。寫作時,可以描繪秋色的基礎上抒寫對秋的感懷,如春種秋收,春華秋實;沒有播種,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得不到秋的果實,等等。
要求:1.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2.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寫具體。
3.寫景抒情相結合,寫出真情實感。
佳作展示
校園一景
河南◇王冬
其實,三棵互相依偎的泡桐樹很普通,普通得引不起你丁點兒注意。但是,如果你從這兒看它們,只需一眼,你就永遠忘不了它們。這兒是教學樓二樓初二(2)班教室靠窗的位置,窗的大小和位置是如此恰到好處,剛好為窗外那一團明亮的綠做了畫框;把彎曲的枝干和稀疏的頂端從畫中抹去,只留下中間那濃淡相宜、蔥蔥郁郁的綠。那綠是五彩繽紛的:淡綠、墨綠,暗的、明的;那綠又是跳動的:輕風拂過,靈巧的葉子不時地將帶著綠意的絲絲縷縷的陽光向四處拋出,而它們自己也成了綠暈中最亮的一點,每一片綠葉都像是一粒珍珠。偶然間,滿畫的珍珠滾到一處,形成一條耀眼的緞帶,在畫里添上最亮的一筆。
耐心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畫的深處不知蘊藏著多少美。那里,風兒不再顧忌陽光的明媚,盡情與綠葉嬉戲。每一片葉子在風的懷抱里都化成了小精靈,它們仿佛剛剛從夢中醒來,伸著懶腰,打著哈欠,互相問好。你聽,從這些小精靈身后不時傳出的“沙沙”聲不就是它們的話語嗎?
如果說這幅畫是大自然的杰作,那么它最美的時候莫過于清晨了。有時,還會有些薄霧吧,那些帶著泥土芬芳的薄霧輕柔地擁著滿樹的小精靈,使它們在甜美的夢境里徘徊。漸漸地,畫里織進了疏密不均的光線,這時,我們這些生氣勃勃的學生用世界上最年輕燦爛的讀書聲喚醒小精靈,而薄霧已不知何時退去了。這時的畫,便集聲、情、景于一身了。
點評:只是三棵泡桐樹,只是一面窗子的“方寸之見”,但作者以自己的慧眼,發(fā)現(xiàn)了夢幻般的美,觀察之細,細到每一片葉子、每一縷光線和每一種色彩。例如第一段描繪樹葉在陽光下?lián)u曳生姿:“輕風拂過,靈巧的葉子不時地將帶著綠意的絲絲縷縷的陽光向四處拋出,而它們也自己成了綠暈中最亮的一點,每一片綠葉都像是一粒珍珠。”觀察細致入微,描寫才逼真?zhèn)魃瘛M瑫r,由于作者帶情觀景,腦中還幻化出童話般的情形,每一片葉子都變成了小精靈,“沙沙”低語,與現(xiàn)實中的“我們”互為呼應,給人美好甜蜜的情感。
雨中觀荷
山東◇李雪慧
雨,淅淅瀝瀝地下著。灑在田野里,灑在小路上,同時,也灑在了被朦朧的雨霧籠罩著的荷花盛開的荷塘里。
泥濘的小路旁,一朵朵鮮黃的絲瓜花向我們招手,雨水正沖洗著它們嬌嫩的花瓣。絲瓜也在架子上織起了“小涼篷”。菜園,一望無際的綠色,生機勃勃。
荷塘,像一幅畫;荷塘,似一個夢。那朵朵潔白如雪的荷花在霧中似乎顯得更加高貴、典雅。有的荷花已經(jīng)開了,露出了金黃色的花蕊和綠色的小蓮蓬;有的才開了一半兒;有的荷花還是花骨朵,還有蜻蜓立在上面呢;有的荷花已經(jīng)凋謝了,只留下一片花瓣和一個紫色的小蓮蓬,那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荷花,輕輕地搖曳著,連雨霧中都飄散著淡淡的清香。雨滴不時滴落在荷葉的綠衣服上,晶瑩的水珠流動著,在雨中也閃閃發(fā)光。碧綠的荷葉襯托著亭亭玉立的荷花,輕輕地搖擺著,不時灑落身上的雨珠。
雨,仍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打著一把荷葉傘,向荷塘深處走去……
點評:觀察是寫作的第一要招。走馬觀花,粗枝大葉,必然言之無物。本文作者雨中觀荷,觀察仔細,下筆細膩,感情也隨之而生;如畫,如夢。譬如荷花的色,荷花的形,荷花的味,以及荷葉上滾動的晶瑩水珠,無一不納入作者的視線。其中,作者描寫荷花的形狀很細致:開了的,開一半的,凋謝的,比較全面地表現(xiàn)了荷塘中的景色。
秋來了
四川◇徐穎
一陣涼風從西邊跑了過來,它穿過森林,拂過田野,大聲地向人們喊著:“秋來了!秋來了!”
秋來了,天空變得高遠而湛藍,朵朵白云如揚帆起航的輕舟,在明凈的天湖中悠閑地漂浮著。
秋來了,候鳥們告別了棲息的山林,開始飛向那溫暖的南國。頭頂上,一群大雁正在往南飛行,它們時刻變換著隊形,在頭雁的帶領下,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向它們溫馨的家園去了。
秋來了,樹葉掙脫了枝頭的羈絆,在空中舞動,飄蕩,起起落落,跳出一曲曲優(yōu)美的華爾茲,然后,義無反顧地撲向大地母親的懷抱。
秋來了,田野里,金燦燦的稻子就像一塊金色的地毯,那紅紅的高粱被風一吹,好像一個個戴著小紅帽的小姑娘在跳舞。
秋來了,果園里,紅彤彤的蘋果掛在樹枝上,好像一個個小娃娃露出圓圓的腦袋;黃澄澄的大鴨梨像葫蘆似的掛滿了枝頭;晶瑩透亮的葡萄像黑珍珠似的一串串掛在架子上。
秋來了,菜地里,黃瓜挺著筆直細長的腰,驚奇地望著秋姑娘,西紅杮像戴著綠帽子的紅臉娃娃,迎著秋風相互擠著、推著,好像在說:“我們已經(jīng)成熟了,快來摘吧!”潑辣的辣椒隨著輕風跳起舞來,綠油油的青菜顯得精神抖擻,胖胖的大冬瓜給人留下貪吃的印象,挨挨擠擠的花菜則露出一個個憨態(tài)可掬的大腦袋。
秋來了!秋風繼續(xù)在四處奔跑,向人們大聲喊著:“秋來了!帶著美麗、帶著豐收的秋天來了!”
點評:秋天來了,小作者觀察到了天空的變化、候鳥南飛、枝頭葉落,以及田野、果園、菜地的景色。由于觀察仔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所以描寫得生動形象。如“朵朵白云如揚帆起航的輕舟”、“樹葉掙脫了枝頭的羈絆,在空中舞動,飄蕩,起起落落,跳出一曲曲優(yōu)美的華爾茲”、“紅紅的高粱被風一吹,好像一個個戴著小紅帽的小姑娘在跳舞”、“黃瓜挺著筆直細長的腰,驚奇地望著秋姑娘”、“西紅杮像戴著綠帽子的紅臉娃娃”等,把秋天描繪得充滿詩情畫意。另外,文章在結構上,以“秋來了”引領全文,首尾呼應,主體部分六個層次分別構成排比,段落整齊、對稱,顯示出了作者精心的構思。
我愛秋天
四川◇李荷夢
歲月的交替,牽動著四季的輪回。春夏秋冬,吐露著大地對時間心心相印的情懷。
春的嫵媚,夏的灑脫,秋的樸實,冬的溫柔,她們的每一絲悸動,都會牽起我情感的起伏。然而,對于秋天,我卻有一種更深的愛戀。
秋天,處處充滿了畫意。晴朗的天空,淡淡的云,清新的空氣夾雜著泥土的氣息。披著輕紗的山林,溫柔明凈的小河,零落的村舍,層層的梯田,挺拔的樹木,南歸的大雁,還有那愛叫的蟈蟈兒。這一切,都是畫家筆下的好風景,旅游者眼中的好風光。
秋天,處處洋溢著詩情。高遠而靜謐的天空,連浮云都舍不得對它有絲毫的觸動。抬頭望一望,心兒仿佛被它的湛藍洗染得透明澄澈了,往日再多的憂愁、苦悶,隨之淡去。在和煦的陽光中,我被跳舞的微塵所感動,想要張開雙臂與他們共舞一曲,讓輕快的節(jié)奏在腳下蕩漾。走進田野,我感覺著麥穗從指尖滑過的流暢;走進森林,我聆聽著鳥兒們?yōu)榍锾熳V出的華麗樂章……
秋天,豐收的喜悅在田間回蕩,農(nóng)人們臉上幸福的表情就像漣漪那樣,一層又一層地蕩起。地里,忙碌的秋收工作是如此的井井有條。鐮刀割下麥子的聲音,機器收割谷子的聲音……每一種聲音都和著豐收的節(jié)拍,都帶著喜悅的親切!
秋天,豐碩的果實堆滿城市的水果攤:紅彤彤的蘋果,珍珠似的葡萄,瑪瑙似的山楂,咧嘴笑的石榴,橙黃色的梨兒,挨挨擠擠……沉甸甸的果實,讓我領略了勤勞的內(nèi)涵,品嘗了收獲的甘甜。
秋天,像一幅流光溢彩的山水畫卷,像一個成熟的漢子挑著豐收的擔子。
我愛秋天,愛它的詩情畫意,愛它的碩果累累!
點評:本文寫景抒情相結合,在描繪秋色的基礎上,抒寫對秋的感懷,深刻地表現(xiàn)出“愛秋”這一主題。文章主體部分四個自然段,對秋天景物詩情畫意般的描繪,既得力于作者較深厚的語言功底,更反映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
上一篇:《天氣氣象·風》寫景作文寫作技巧
下一篇:《技巧點拔·寫景要有目的》寫景作文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