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 蓄意》同義詞與近義詞
【同】都表示有意、存心(怎樣做)。
【辨】1.“故意”是副詞,只能作狀語。
(1)本來沒事,是他故意找茬。
(2)有些“大減價”純屬商業花招,一些商攤故意在標簽上寫兩個懸殊價碼,勾掉高的,留下低的,來引誘不明真相的顧客,真實商品根本沒有降價。
“蓄意”是動詞,多用在其他動詞的前面。
(3)對蓄意造假者應該有相應的制裁措施。
(4)有的報紙甚至把某酒樓老板為了做廣告而蓄意制造的假象也作為真實的消息報道:“深圳豪門宴,一席十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元”。
2.“故意”表示有意地做本可不做的事,或有意采用本可不那樣做的辦法。
(5)有的窮人過不下去了,就故意犯個罪混進監獄,去享受犯人待遇。
(6)有的報紙廣告版不加“廣告”字樣,故意模糊廣告與新聞報道的界限。
“蓄意”表示很早就想那樣做,圖謀已久。
(7)蓄意傷害別人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是傷害了別人而不知道。
(8)有些人幸災樂禍地渲染中國的困難,斷定中國要“垮臺”;也有些人蓄意夸大中國的經濟實力,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
3.“故意”有時有貶義。
(9)諸葛亮知道劉備要來拜訪他,故意躲開。
(10)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或者傷殘的,或者故意殺害被保險人未遂的,喪失受益權。
“蓄意”只用于貶義。
(11)據初步調查,這次事故是有人蓄意破壞。
(12)1933年1月1日晚11時,日軍蓄意制造“手榴彈事件”,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向山海關駐軍發動突然襲擊。
4.“故意”還是名詞,法律用語,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侵害他人或危害社會的結果,而仍然希望或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
(13)從民法理論上講,欺詐行為的一個主要特征是:欺詐者必須具有主觀上的故意。
(14)陳學谷明知對他進行檢查的是已表明身份并出示證件的便衣民警,仍持刀亂刺,主觀上有傷害便衣民警的故意,客觀上已經造成傷害的后果。
“蓄意”沒有這個用法。
上一篇:《改正 矯正 糾正》同義詞與近義詞
下一篇:《教唆 指使》同義詞與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