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和祝英臺
東晉太和年間,浙江上虞的玉水河邊有一個祝家莊,莊里有一座高大的院落,朱漆的院門兩旁有兩座石獅子巍然守護,這便是村里首富祝公遠員外的府第。
祝公遠夫婦生有九個孩子,前八個全是兒子,最后一個是女兒,被稱為祝九娘。因為是最小的也是唯一一個女兒,所以祝九娘從小就被父母捧在掌心。祝家前幾輩數度為朝廷效力,追隨祖逖、桓溫等大軍北伐中原,并收復了原來西晉的都城洛陽,還一度進軍到陜南。所以,童年時,九娘常常聽長輩們講述征戰的故事,小小年紀便立志成為一名馳騁疆場的巾幗英雄。
九娘聰明好學,從小飽讀經史,雖然沒能成為巾幗英雄,卻成了遠近聞名的才女。
轉眼間,九娘十四歲了,已經出落成一位美麗大方的姑娘。不過,她并不喜歡擺弄云鬢,也不喜歡躲在閨房繡花。她那活潑爽朗的性格,天生就有幾分男子氣概。每天清晨,她推窗遠眺時,總能看見街上那些背著書箱來來往往的讀書人,不禁萬分羨慕,心想:“別人可以上學,為什么我就不能上學呢?”
有一天,她鼓起勇氣央求父親說:“爹爹,家里的書我都看得差不多了,我要到杭州上學去!”
祝員外聽了女兒的話,非常驚訝,他說道:“九娘啊,你讀的書夠多了!女孩子應該在家織布繡花做女紅,讀那么多書干什么?自古以來,就沒有女孩子去上學的,再說了,學堂里全是男子,你去了成何體統?”
“爹爹!”祝九娘撒起嬌來,“爹爹,女兒早已想出了妙招。我女扮男裝遠離家鄉去求學,一定不會有人認識我的!爹爹,這絲毫不會有損您的名聲,您就答應我吧!反正,我主意已定,不會改變了!”
祝員外歷來疼愛九娘,縱然心里很擔心,卻實在經不住女兒的苦苦哀求,只得答應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祝府大門“吱呀”一聲推開了,從院里走出一對翩翩少年。前面那位眉清目秀、英氣逼人,她就是女扮男裝、化名為英臺的祝九娘。祝英臺后面那位挑著書箱的書童,就是女扮男裝的貼身丫鬟銀心。
辭別了爹爹,英臺帶著銀心一路走去。英臺沉醉在讀書的喜悅中,心情無比歡愉,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
主仆二人很快就到了錢塘渡口。此時,天色還早,渡口邊幾乎不見行人,只有一條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那里。英臺和銀心跳上船時,才發現里面已經有一位書生在座了。書生模樣俊朗,舉止端莊穩重。他對二人友好地點頭致意,英臺則報之以一個微笑,隨即在對面落座。
“請問公子這么早出門,趕往何處啊?”書生開口問道。
“小弟準備前往錢塘萬松書院。請問公子尊姓大名,家住哪里,前往何處呢?”
“巧了!鄙人是會稽人,姓梁,名山伯,字處仁,也是前往錢塘萬松書院的。”
“真是太好了!小弟是上虞祝家莊人,姓祝,名英臺,字信齋。看來,你我兩家不過數山之隔,同屬會稽,也算同鄉了。小弟才疏學淺,還請公子多多指教。”
“不必客氣,不必客氣。”
那時正值陽春時節,水面波光瀲滟,岸邊芳蘋萋萋,遠處山色空蒙。兩人在船上滔滔不絕地交談著,并互通了年齡,山伯16歲,比英臺長2歲。兩人相談甚歡,對事物的見解也驚人地相似,真是越聊越投緣,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下得船來,他們繼續結伴前行。一直走到一間桃李芬芳的草橋亭邊,兩人才感覺有些累了,便進入亭中稍作歇息。
“梁兄,都說千金易得,知音難覓。小弟今日遇到梁兄,真是三生有幸。如果梁兄不嫌棄,小弟欲與梁兄結拜為兄弟,不知梁兄意下如何?”英臺在山伯身邊坐下來,試探著問。
“今與賢弟一見如故,山伯早有結拜之意,正求之不得呢!”山伯興奮地答道。
兩人當即在草橋之上撮土為香,結為兄弟。他們對天盟誓:愿同甘共苦,生死不離。
當天晚上,兩人在旅店入住。既然結為了兄弟,自然會同床共眠了。路途勞累,山伯倒在床上很快就睡著了。半夜醒來,他發現英臺還端坐燈下看書,不禁催促說:“賢弟,已經半夜了,趕快睡吧,可別累壞了身子!”
“梁兄,你睡吧。你別管我,我今晚不睡了。”
“啊?不睡了?為什么呀?”山伯奇怪地問。
祝英臺不知如何回答,支吾了半天,終于編出一套謊言來:“梁兄有所不知,我這人有個壞毛病,如果在睡夢中被人稍微碰觸一下,我定會頭痛欲裂。為了避免梁兄無意的碰撞,所以,我還是不睡了。”
“不睡了?不睡怎么行啊?你睡覺時,我小心些就是了。”
“人一旦睡著了,總會有不小心的時候啊!既然梁兄這么擔心,那我遵命就是。不過,我看,最好在我們之間放個水杯,這樣就安全了。梁兄,你看這樣行不行?”
“只要能使賢弟安然入睡,放個水杯又有什么不行呢?”說著,梁山伯翻身起床,在床中央放上一個水杯,并再次催促英臺入睡。英臺沒有理由再推脫,只得躺下,梁山伯見祝英臺和衣而臥,又不明白了,疑惑地問:“賢弟啊,為什么睡覺不脫衣啊?”
祝英臺不得不再編出一套謊言:“梁兄,小弟自幼體弱多病,特別怕風,家人就為我穿上了一件特制的襯衫。那上面的紐扣多達300粒,就算我解到天明,恐怕也解不開全部的紐扣呢。所以,我每夜都是和衣而臥的。”
梁山伯聽了祝英臺的解釋,信以為真,也就沒有再追究。
萬松書院坐落在尼山上,山上草木蔥郁,景色清幽怡人。書院的學生,每兩人住一間臥室。英臺自然與山伯共處一室,同床共枕。由于英臺處處嚴防,晚上睡覺又有水杯為界,偶爾露出的破綻又被她巧言掩飾過去,以致忠厚的梁山伯始終沒有起過疑心。
然而,英臺畢竟是女兒之身,生活在全是男人的書院中,她還是有許多不便。時間一久,被先生看出了不少破綻。特別是在課間休息時,所有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奔向廁所,英臺卻從來不與大家一同如廁。還有好幾次,英臺見廁所沒人,就趕緊進去。沒想到,這時有同學也跟著進來了,英臺頓時羞得滿臉通紅,當即退了出來。只等所有人都出來了,才又進去。經過更細心的觀察,先生終于看出了英臺的女兒之身。
一天,臨下課時,先生當眾宣布了一條規矩:“從今天起,萬松書院立下一個新規:學生上廁所,需一個一個輪流前往;如廁后,需在門外掛牌,示意里面有人。假如有人不按新規如廁,將重責不饒!好了,下課!”
盡管學生們對這項規定感到莫名其妙,卻因懼怕先生,只得照辦。只有英臺明白先生的用意,心里充滿了感激。
春去秋來,一晃三年過去了。同窗三載,英臺深深愛上了山伯。盡管山伯不知英臺是女兒身,卻也對這位才華過人、彬彬有禮的賢弟傾慕不已。就在這時,英臺的家書到了,據說是母親病重,讓她速速回家。
英臺辭別老師,打點行裝,帶上銀心離開了書院。
山伯對英臺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英臺對山伯的愛慕之情越來越濃烈,她多么希望山伯能娶她為妻啊!可是,這話又該如何說出口呢?當他們走過獨木橋時,英臺便含蓄地將其比喻為鵲橋;當看到水中的鴛鴦,她又談論起愛情;最后,她談到了月下老人的紅線。她一路走,一路暗示。然而,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始終沒能領悟。
走至草橋關時,英臺觸景生情,心中無限感傷,便賦詩一首贈予梁山伯:
偶逢草橋結義來,
白花三度放春苔。
唯有玉梅心耐冷,
不將春意私自開。
接著,她拉住梁山伯說:“梁兄啊,你已經相送了十八里,請就此留步吧。”
“賢弟,你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就讓為兄再送你一程吧!”
“千里相送,終有一別。梁兄,英臺與你同窗三載,承蒙梁兄時常關切,而今英臺卻無以回報,今日離別之前,英臺想為梁兄提一門親事。”說到這兒,英臺臉刷地紅了。她偷偷看了看山伯,發現山伯也紅了臉。稍微頓了頓,她鼓起勇氣繼續說:“梁兄,我提的這門親事,不是別人,正是小弟家中的小九妹。九妹才貌雙全,知書識禮,一定會喜歡梁兄這樣的人。只是,不知梁兄意下如何?”
山伯趕忙答道:“多謝賢弟提親。只是,我家中清貧,既無權又無勢,如果令妹跟了我,恐怕得受不少委屈啊!”
英臺趕緊接過話頭:“梁兄不必擔心,我家小妹看重人品才華,絕不以門第家產論人。像梁兄這樣的人,小妹一定欣喜萬分。如果梁兄愿意,請及早前來說媒提親,千萬別耽擱了!梁兄,你前來提親時,咱們兄弟二人再相見吧。”
山伯聽英臺言辭懇切,連連應諾。臨別時,英臺再三回頭叮囑道:“梁兄,要記得及早前來提親啊!”
祝英臺回家不久,祝員外便將女兒許配給余姚富豪之家的馬文才。英臺無可奈何,只得希望于山伯前來,然而,山伯卻始終音信全無。
遠在書院的山伯,一心讀書,希望學業完成后,取得功名,以便去祝家提親。不過,他時刻都在想念英臺。
長亭話別一年后的一天,山伯實在受不了對英臺的相思之苦,便反復吟詠英臺所贈那首詩。不過,他怎么也不能理會其中的含義,就去請教先生。先生聽說這詩是英臺所贈,便哈哈大笑起來:“山伯,你看看,這表明英臺已經深深愛上你啦!”接著,他便道出英臺是女兒之身。梁山伯這才恍然大悟,想起長亭話別時英臺的再三叮囑,真是悔恨不已。他當即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連夜往上虞。
到了祝家莊,梁山伯逢人便問:“請問,在萬松書院上學的祝英臺家在哪里?”
可是,莊子里根本沒有人聽說過祝英臺。山伯絲毫不氣餒,挨家挨戶詢問,當他問到一棵老樹下的人家時,一位白發白須的老人微笑著告訴他:“莊子里沒有你要找的祝英臺。不過,祝員外的小女祝九娘飽讀經書,做得一手好文。根據你的描述,大概是指她了吧。要不,你前去看看吧。莊子東頭那道高墻環繞的院落,就是祝府。”山伯謝過老人,趕緊朝東頭走去。
丫環銀心正在院門前掃地,遠遠看見山伯走來,趕緊進屋告訴了小姐。英臺聽說山伯前來,心中無限凄涼,趕忙女裝出迎。
此時的英臺已經許配馬家,兩人只有相看淚眼。梁山伯想起當初十八里相送時,英臺的每一個暗示,無不在表達真情,自己卻毫無領悟,簡直痛苦極了。然而,木已成舟,山伯只得黯然離去。
山伯心里痛苦,再無心攻讀,整日悶悶不樂,身體也日見消瘦。英臺見山伯離去時如此痛苦,明白山伯在心中也同樣深愛著自己。然而,她很清楚,自己既然已經被許給馬家,爹爹就斷然不會毀約,再將她許給無權無勢的山伯。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隱忍和拖延。于是,她一邊拼命拖延婚期,一邊讓丫環銀心偷偷給山伯送去一封信。她在信中對山伯訴說了相思之苦,并告訴山伯,自己對他深情不渝。最后,英臺還叮嚀他努力獲取功名,以便有機會讓爹爹改變主意,將她重新許配山伯。
山伯見了英臺的來信,頓時有了精神,學習更加刻苦。不久,朝廷推舉賢良,一向學業優異、品德優良的梁山伯由于學館舉薦,被任命為鄞縣縣令。當時,鄞縣治安極差,田地蟲害成災,還常常遭受洪水威脅。二十歲的梁山伯眼見人民生活悲苦,便顧不得自己的私情了,他決定先整頓治安,消滅蟲害水災,然后再風風光光地前去迎娶英臺。上任后,山伯一邊嚴打土豪惡霸和地痞流氓,一邊積極防治蟲害、治理三江,使得鄞縣秩序井然,農田豐收。
然而,由于太過勞累,山伯積勞成疾。第二年八月,山伯在巡視姚江時,不幸累倒在邵家渡。他臨終之前,囑咐手下將他就地安葬:一來可以守望鄞縣百姓;二來,這里是姚江航船的必經航道,如果英臺出嫁馬家,定會路過此地。生前不能再與心愛的人相見,那么,就讓他的墳墓能注視著英臺幸福地出嫁吧。
此時,遠在祝家莊的祝英臺毫不知情,依然對山伯望眼欲穿,眼看著,英臺已經年滿二十,不僅馬家對婚事越催越急,父母也一再催促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實難違抗,已經拖延了兩年多的英臺,再也無法拖延下去了,只得被迫答應在二十歲生日后出嫁馬家。
二十歲生日剛過,英臺就聽到了山伯的死訊,不禁放聲慟哭。萬念俱灰的祝英臺,再也沒有情緒和理由來搪塞馬家,當即選定了出嫁的良辰吉日。不過,英臺提出,出嫁那天,船過邵家渡時要去昔日的同窗好友梁山伯的墳上祭拜。祭拜故友乃人之常情,再說,馬家只希望能盡快娶回英臺,也就沒有拒絕英臺的請求。
出嫁當日,姚江上順風順水。馬家的迎親船隊希望能順勢疾駛,等到婚后,再讓新郎陪同新娘前往祭拜更好。沒想到,船隊剛剛行至邵家渡,江面就突然刮起了龍卷風,婚船不得不暫時靠岸。英臺走下婚船,脫下大紅嫁妝,然后,她讓丫環銀心陪著,一身素白地來到山伯墳前。
隨著一聲凄婉的哀哭,頓時山搖地動,飛沙走石,烏云滾滾。就在迎親隊伍大驚失色之時,一道強烈的閃電直劈墳頭,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梁山伯的墳頭裂成兩半,英臺看見,大叫一聲:“梁兄,英臺來陪你了!”不等大家回過神來,她已經縱身跳了進去。銀心慌忙伸手去拉,卻只扯下了裙角。
瞬時,風停了,云消了,山也不搖地也不動了,所有的一切都恢復如初了!再睜眼看時,墳頭已經合攏如初,只留有一道細小的縫隙。一對大彩蝶從縫隙中飛出,在梁山伯的墳頭盤旋飛舞,銀心抬頭看時,發現那只白蝴蝶身上的花紋,與英臺裙上暗紋一模一樣,而另一只褐色蝴蝶,其身上的條紋形狀,正是梁山伯上學時的衣著條紋,銀心當即拜倒在地。
周圍的人們聽說后,也是無比驚訝,認為這兩只彩蝶正是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化身。
此時,晉朝宰相謝安正在家鄉上虞探親,他把這件奇事上奏朝廷,晉帝被梁祝忠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當場賜碑文“義婦冢”。
上一篇:《柳毅傳書》
下一篇:《正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