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德國] 詹姆斯·克呂斯·魔法師的奇事》鑒賞
[德國] 詹姆斯·克呂斯
關于壞巫師和壞魔法師,大家都知道;可魔法師有好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我來給大家講一個。他就住在我們這小島上,名字叫欣茨·羅森霍爾茨,在沿海濱的鯊魚胡同開了一家小服飾用品店。只要他高興,他大可以變個大富翁,住在豪華的宅邸里。可他沒這個興趣。他愛自己的小店和小屋,跟心愛的小貓察培住在一起。
他沒學過魔法,也沒魔法書和水晶球,就是天生會魔法。比方說他一只手拿起一頂舊氈帽,張開另一只手罩在它上面,默默地看著它,心里想讓它變一間玩具小屋給小侄女玩。好,在他的長指頭底下,眼看著舊氈帽開始變大,一下子出現四堵糊花紙的墻,開著六扇嵌威尼斯玻璃的窗——他手上捧的已經不是舊氈帽,卻是一間再漂亮不過的玩具房子了,你想得出有多漂亮它就有多漂亮。
我爸爸常看他施展魔法,這事情就是他后來給我講的。我已經看不到他施展魔法,因為在我很小的時候,魔法巫術就被禁止了。可有一回我還是親眼看到,我們這位開小店的是有這種非凡本領,這完全不是瞎吹牛,卻是千真萬確的。事情發生在大饑荒的日子里。
那年嚴冬十分漫長,我們的小島跟整個世界被隔絕開來。大海無邊無際地覆蓋著冰塊,它們大聲卡嚓卡嚓地互相傾軋,小島上的人家不管把門窗關得多嚴,還是白天黑夜都聽到震耳的轟隆聲。大陸上沒有一艘船能到小島來給我們送面包、肉或者牛奶。我們這個小島上都是巖石,從來是不養牛不養羊的。有人把干魚吃完了想捉鳥。可這會兒是冬天,難道能捉到鳥嗎?……一提起面包、肉或者蔬菜,大家的眼睛就會發亮,孩子們簡直流口水。聽說島上有人去找過欣茨·羅森霍爾茨,說只要他肯施展魔法給他們變出一升牛奶,情愿拿房子帶家具跟他換。可欣茨嚴格遵守島上市長的命令,就連給自己也不變出什么吃的東西。他跟大家一樣吃干魚過日子。
這樣過了四個禮拜,島上居民連一條小魚干也沒有了。他們走投無路,于是去見市長。
“這樣下去可不行啦!”他們說,“我們的孩子挨餓,我們的妻子不知道拿什么來給他們吃。我們的食品柜里一點面包屑、一點肉都沒有了。在冰塊封鎖小島這期間,能夠搭救我們的只有一個人,他就是欣茨·羅森霍爾茨!”
“親愛的朋友!”市長回答他們說,“我也跟你們一樣在吃苦遭殃!我們島上所有的居民有多么饑餓,這我知道,可是我只好服從國家的命令,不允許施展什么魔法巫術。命令規定: 誰施展魔法巫術就得判處無期徒刑!難道你們愿意,僅僅為了自己能弄到點肉和蔬菜,就讓我們善良的欣茨·羅森霍爾茨在監獄里度過他的余生嗎?”
大家一聽,馬上垂頭喪氣。這一點他們根本沒想到。他們愁眉不展地各自回家。可是他們心中留下了刺,不斷地刺痛他們。
“就讓他老人家蹲監獄吧!”有人這么想。讓他一個人無辜坐牢,不是比全島的人都餓死好嗎?不錯,是有人這么想,可不敢說出來。欣茨·羅森霍爾茨卻已經猜透他們的心事,于是有一回——這是在星期日——他就上市長家去了。
“聽我說吧,市長!”欣茨開口說起來,“看到島上的人挨餓,我的心都碎了!我再也不能看著孩子們瞪著饑餓的眼睛跑進我的店,求我把他們手里握住的石頭塊變成面包。把我關到牢里去吧,市長!我要在那里變出我們已經缺少了兩個月的東西: 面包、肉、牛奶、蔬菜、油和面粉。我坐了牢就沒什么刑罰再好加的了。我在那里將很高興為島上居民施展我的魔法。”
“可你在那兒得蹲一輩子啊,欣茨!”市長說,“法律是這樣規定的!”
“那有什么?”欣茨回答,“我都老了,沒多少日子好過了。只要能答應我把我的搖椅和小貓察培帶進去,我就心滿意足了。”
“那好吧,”市長嘆了口氣,“欣茨,就照你說的辦吧!”
當天欣茨·羅森霍爾茨帶著他的搖椅和小貓察培進了監獄。消息像風一樣快地傳遍了,大家說饑餓馬上就到頭了。不到一個小時,欣茨·羅森霍爾茨的獄室小窗前就擠滿了人。人們拿來石頭塊,他把它們變成了面包;人們拿來干草,他把它們變成了新鮮的萵苣;人們拿來一壺壺水,他把它們變成了牛奶;至于舊鞋子,他把它們變成肉。欣茨·羅森霍爾茨一點不停手,一直忙到深夜。
有些石頭塊還沒完全變成面包,人們就打他手里搶過去了;有些肉排后面一部分還是個踏壞的鞋跟,人們就從他手里搶走了。欣茨·羅森霍爾茨什么都耐心地忍受著。他懂得饑餓是什么滋味,看見過母親眼睛里的淚水,她們挨餓的孩子默默地上床,甚至在黑暗里也一點不淘氣。
一個星期以后,島上再不鬧饑荒了。所有的人跟平時一樣,又燒又烤,又煎又炸。碰到主婦需要兩個雞蛋來和面,她就叫孩子帶一把鵝卵石去找欣茨,欣茨把它們變成了雞蛋。碰到打魚的沒煙抽渾身不得勁,他給欣茨拿來幾撮沙子,一轉眼,他的煙斗里已經點著香噴噴的煙草了。人們對欣茨從來還沒這么好過。他的黑貓也從來沒吃過這么多好東西。
最后,春天到了,太陽把冰塊都溶化了。大陸來的第一艘船停靠到這兒碼頭上。水手看到島上居民個個笑容滿面,吃得飽飽的,全都呆住了。他們本以為人們會餓得皮包骨頭,不像個人樣……
至于欣茨·羅森霍爾茨,他很高興他的魔法終于戰勝了饑餓。可不幸的是,他每天這樣緊張地施展魔法,身體完全搞垮了。過了一個月,正當春光明媚的時節,大陸所有的報紙在那里熱烈報道島上居民不可思議地擺脫那場災難的奇聞,欣茨·羅森霍爾茨卻悄悄地、安靜地在他獄室的搖椅上去世了。全島的居民都跟著他的靈柩送葬。到了夏天,一位雕塑家用我們島上的石頭刻了一個紀念像,豎立在海濱附近欣茨的家門口。他雕的是欣茨·羅森霍爾茨一只手拿著一塊石頭,一只手捧著一個面包。這紀念像在那里一直聳立到今天,許多書本上都印著它的照片呢!
(任溶溶譯)
現實生活中,魔法似乎離我們分外遙遠。因為魔法的神奇早已被科學的真實和玄妙所取代。無孔不入的科學常常毫不留情、不由分說就擊碎我們心頭的那些神奇瞬間。
但是,另一方面,魔法又離我們始終很近、很近。以至于我們在靜謐的夜晚遙望遼遠的星空,就可以看見魔法的螢火蟲在心頭閃閃爍爍;依偎在爸爸、媽媽、外婆的懷里,就可以聽到魔法的風鈴丁丁當當……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實生活中,魔法又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尤其是在人類童年的時候。
因此,換句話說,魔法是童年最好的伙伴。借助于它,我們看見孫悟空上天入地,威風八面;看見馬良神筆揮灑,夢想成真;看見彼得·潘自由穿行,童年永駐;看見哈里·波特懲惡揚善,身心歷險……總之,較之于其他可能讓孩子喜新厭舊的東西,魔法是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的。
這不,在《魔法師的奇事》中,我們又看到了孩子們所熟悉的神奇。
和許多魔法師得到魔法前的身心歷練不同,這位名叫欣茨·羅森霍爾茨的先生卻是一位與生俱來的魔法師。而且,一般魔法師的身份都是公開的,他們喜歡顯示,甚至炫耀自己的魔法,喜歡自己因魔法而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喜歡享受魔法帶給自己的種種特權和榮耀……這些對魔法師來說,似乎都是最自然的事。
可是我們的這位羅森霍爾茨先生卻不同。他習慣于將自己埋沒在尋常百姓當中。比起魔法可能帶來的大富大貴,他更喜歡真實散淡的平民生活。這讓我們意識到,羅森霍爾茨先生是個不事張揚的、非常低調的魔法師。這樣的人在魔法師里可真的不多。
故事行進到這個階段,我們在為羅森霍爾茨先生為人做事的風范欣慰的同時,也不禁對他無端“浪費”自己魔法才華而遺憾。在讀者的期望里,用神奇的魔法僅僅變出“漂亮的小房子”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總是希望體味到魔法所帶來的那種拍案驚奇的感覺。
可是,作者卻似乎是個慢性子的人。他慢條斯理地賣起了關子,又是嘮叨“我爸爸”看見魔法的事怎么樣,接著,又交代“我”很小的時候,魔法巫術就被禁止了……把讀者的胃口吊足。這就是作家的匠心所在、故事的技巧所在。
如果我們是聽故事或看故事的有心人,就會時常發現,但凡那些讓人過目不忘、過耳不忘的故事,往往都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的行進從來不會是“喀嚓、喀嚓”整齊劃一的“齊步走”,而是時而金戈鐵馬,時而小橋流水;時而健步如飛,時而散淡漫步。這樣的調劑是故事需要的。它不僅沒有延滯故事的節奏,相反卻因瞬間的“視線轉移”,激發了人們更強烈的好奇心。這篇童話的作者就很好地把握了讀者的這種閱讀心理。
故事的轉折是水到渠成的。災難突如其來。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沒有什么能比饑餓更讓人痛苦、更讓人絕望了。殘酷的現實一下子將不喜歡拋頭露面、沽名釣譽的魔法師推到了前臺。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安危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的主人公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
如同所有救苦救難的英雄豪杰一樣,魔法師欣茨·羅森霍爾茨的無私無畏的舉動固然令人感佩,但就故事本身來說,卻并不新鮮,很難吸引我們長久的注意力。倒是羅森霍爾茨先生救苦救難的方式和細節更讓人銘刻在心。
這是一種魔法師所特有的救助方式。他將石頭變成面包,將干草變成萵苣,將壺水變成牛奶,將鞋子變成鮮肉……那該是怎樣一種歡欣雀躍的動人場景啊,我們甚至渴望自己化身為小島的饑民,身臨其境去體味這富有趣味的一幕。
災難過去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到來了。可是,我們的英雄魔法師卻永遠無法再施展魔法了。他的魔法救活了所有的人,卻唯獨遺漏了自己。本來,在危急的現實面前,他完全可以成為最為富有的人。但他為拯救島民不惜鋃鐺入獄,直至累死在獄中。……由此可見,比起魔法師強大的人格力量和廣博的仁義胸懷,魔法本身終究還是有限的。它并不能救護所有的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其說是魔法救助了小島上的居民,還不如說是魔法師欣茨·羅森霍爾茨的愛心和奉獻精神挽救了所有的生命。當然,除了他自己。也正因為這樣,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魔法故事才會隨著時間,漸漸成為沉入我們靈魂深處永遠的風景。
(李學斌)
上一篇:外國童話《[奧地利]伊杰博·巴赫曼·小老虎瑞佐》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羅馬尼亞]森廷布良努·蝸牛為什么苦惱》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