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俄國]加爾申·青蛙旅行家》鑒賞
[俄國]加爾申
從前有只青蛙,特別愛咕呱。它蹲在沼地里,靠捕捉各種小蟲蟲過活。春天一到,它就同伙伴們咕呱咕呱叫個不停。確實也是,要沒有鶴呀鷺呀來啄吃它,它這一輩子能過得滿不錯的。然而,它沒能安安生生活到頭。
那是秋季的一天,它蹲在露在水面的一根樹枝上,正享受著溫溫的細雨。
“啊哈!今天這雨好舒暢好愜意!”它想,“這日子過著可真美透了!”
細雨從它光滑的花背上淋向四方,雨滴從它的肚下、從它的四肢流向地面;它愉快得差點兒大聲咕呱起來,好在它記起現在已是秋天時節,而青蛙在秋季里是不叫的。青蛙只有在春天才放聲咕呱,才盡情地叫,而現在它得克制,得默默地享受這天賜之樂。
忽然,一陣尖細的颼颼聲若斷若續從空中傳來。這是一群野鴨在飛翔——它們撲扇的翅膀劃破了平靜的空氣,發出的聲音像唱歌,更像吹口哨。唿悠、唿悠、唿悠,當野鴨們成群結隊在你頭頂上空高高飛過時,傳來的就是這種悅耳的響聲。它們飛得太高了,甚至看都看不見。就在青蛙向空中眺望時,野鴨們畫了大圓弧,繞了半個圈兒,向地面滑翔下來,就降落在這只愛咕呱的青蛙的沼地里。
“呷!呷!”野鴨群中有一只鴨子說道,“要飛的路程還遠哩!得好好吃上一頓了!”
青蛙一聽野鴨要來找東西吃,就立刻躲了起來。雖然它知道,野鴨是不吃像它這樣個兒肥大的青蛙的,可它還是覺得小心為妙,便吱溜一下鉆進水里去了。然而它想了一陣之后,又拿定新主意,把它雙眼凸突的頭探出水面,因為它太想知道野鴨子們將飛往哪兒去。
“呷!呷!”另一只野鴨說,“天氣轉冷了!快到南方去!快到南方去!”
野鴨們異口同聲,呷呷大叫著要往南方去。
“野鴨先生們!”青蛙大著膽子說,“你們說你們要往南方去?對不起,我打攪你們了。”
野鴨們向青蛙圍過來。起先它們的頭一個念頭是要吃掉它,可哪個都覺得這青蛙個兒也大得過分了,怕會哽在喉嚨里咽不下去。于是野鴨們撲扇著翅膀說:
“南方可好了!這會那邊兒暖和!那邊的沼澤溫溫的,要多舒坦有多舒坦!那兒蟲子多,隨便吃!南方可好了!”
它們就這樣你叫我嚷地對青蛙說,震得青蛙的耳朵直嗡嗡響。它好容易勸它們安靜下來,隨后請求一只野鴨(一只看起來是最大最聰明的)把南方是怎么一個情形告訴它。那野鴨把它所知道的南方的一切都告訴了它。這下它可欣喜若狂了,不過它還要打聽得更詳盡些,因為它生來是細心的。
“南方各種各樣的蟲子多嗎?”
“哦!多極了,像成團成團的烏云!”野鴨回答說。
“咕呱!”青蛙說,并且立刻轉身向四周瞅了瞅,看是不是還有別的青蛙聽見它的叫聲,是不是在責怪它秋日里還這樣不合時宜地咕呱。可這樣興奮的時刻,要它忍住一聲不叫實在做不到。“把我給帶到南方去吧!”
“這就太不可思議了!”一只鴨子驚訝地大叫起來,“我們怎么帶你呀?你沒長翅膀呢。”
“你們什么時候起飛?”青蛙問。
“這就起飛,馬上起飛!”野鴨們齊聲叫起來,“呷!呷!呷,呷!這里太冷!到南方去!到南方去!”
“請允許我想個辦法,只要五分鐘,”青蛙說,“我去了就回來,我去想想,我準能想出好法子來的。”
它爬到一根枯枝上(這根枯枝是它常爬的),然后從那上頭一頭扎進水里去,直往污泥里鉆,把自己埋起來,這樣外面亂紛紛的一切就都干擾不了它的思緒了。
五分鐘過去,野鴨們都作好起飛準備了,這時青蛙蹲過的那根樹枝附近水面突然露出青蛙的頭臉來,它滿面光彩,而且是一種青蛙臉上才能顯露的光彩。
“我想出好辦法來了!這辦法不能再好了!”它說,“你們兩只鴨子在兩頭叼住枯枝,我咬在枯枝中間。你們兩個往前飛,也就把我給帶著飛了。只是你們不能叫,我也不能叫,那么,我們就能一起平平安安飛往南方去。”
雖然得一聲不叫,把一只偌大的青蛙拽著飛三千俄里,天知道會有多少不痛快,可青蛙這巧點子的聰明氣著實使鴨子們高興,于是它們一致同意帶著它飛。它們商量好,每兩個鐘點換一次班,因為野鴨很多,正如老百姓的謎語所說: 數不清,數不清,飛過秋空數不清。而青蛙只有一只,所以用不著老由兩只野鴨拽著它。
它們找來了一根結實的枯枝,兩只野鴨從兩頭叼住,青蛙咬住樹枝中部,于是成群一齊飛向天空。野鴨們飛得很高很高,就把它也帶得很高很高,它害怕得連氣都透不過來了。野鴨們還飛得不平穩,枯枝晃扭得厲害。可憐的青蛙像紙小丑似的在高空中擺蕩著。它用上平生的氣力死死咬住那枯枝,免得一松嘴摔到地上去。好在它很快就適應這樣的飛翔,甚至開始向下俯瞰起來。它下面,田野、草原、河流、群山正一閃而過,很難看清什么,因為它一邊要在枯枝上掛牢,一邊還得瞻顧瞻顧后頭和上面,不過,怎么說它也還是看到了一些東西,于是它喜不能自勝,并飄飄然起來。
“嗨,我想的辦法有多妙。”它暗自思忖道。
野鴨們跟在兩只帶青蛙的野鴨后頭飛,聲聲叫喚著,連連夸獎著它絕頂的聰明。
“咱們這只青蛙頭腦真靈得出奇吔。”它們一再這樣夸著,“咱們鴨子中間要找到這樣聰明的,也很難!”
青蛙差不多要張嘴向它們道謝了,可當它想到一張嘴就要從高空掉落下去時,它就只把牙關咬得更緊,決心忍住不開口。它就這樣成天在高空擺晃著,拽它飛翔的鴨子兩只換下班去,兩只就靈捷地接住枯枝。這險情真是太叫青蛙害怕了。有一回它嚇得差點兒叫出聲來,可是它必須沉住氣,幸好它是具有這種冷靜的。
晚上,整個野鴨集團就在一個沼澤里歇下來,天一放亮,它們又拽起青蛙上路。可這回這位青蛙旅行家為了要好好觀賞一路風光,把背和臉朝前,肚子朝后,這樣咬住向前飛。野鴨們飛喲,飛過收割后的田野,飛過正變得一片金黃的森林,飛過村莊,飛過疊滿糧食的垛子。人們看著南去的野鴨群,忽然發現這野鴨集團里有個見所未見的東西,就都伸手指著它。這時青蛙十二萬分地想飛得離地面近些,讓人們看個清楚,聽聽人們究竟怎樣在談論它。再歇氣時,它就說了:
“咱們能不能不飛這么高高。高了頭暈,我怕我一發昏就會摔下來。”
野鴨心腸好,好說話,就應允它飛低些。第二天它們就飛得連地面的人聲都能聽見:
“瞧哎,快瞧哎!”村里的娃娃們叫道,“鴨子帶著青蛙飛!”
青蛙聽見這叫聲,心就怦怦直跳。
“你們瞧,你們瞧!”村里的大人們叫道,“這事還真奇哩!”
“他們不知道辦法是我,不是鴨子們想出來的吧!”愛咕呱的青蛙想。
“看,看!”村里又有人大聲嚷嚷,“有這等奇事哩!這巧得不能再巧的點子是誰出的?”
這時青蛙已再也忍不住了,它忘記了素有的細心,拼命大叫:
“這是我想出來的!是我!”
隨著這一聲叫喊,它一個倒栽蔥,唿啦啦摔到了地面——喳。
(韋葦譯)
《青蛙旅行家》這個故事源于印度。俄羅斯作家加爾申,在19世紀末最早成功地將它由一般的民間童話改寫成有形象刻畫、有情節描寫、有清晰的心理活動流程的藝術童話,比原來的印度民間故事更有血肉,形象更鮮明。
童話開頭點出的兩點很重要,一是這只青蛙特別愛咕呱,二是時間已到秋天。前者是后來故事之所以如此結局的一個伏筆;后者為故事的發展設定了客觀條件,秋天才有可能發生野鴨成群南飛的事實:野鴨們在高空撲扇翅膀,劃破平靜的空氣,唿悠,唿悠,它們悅耳的口哨聲不時傳到地面,使青蛙由羨慕野鴨而產生到天空飛翔的非分之想。機會來了——野鴨們得在青蛙所在的沼澤地里飽餐一頓之后,再繼續南飛。
童話把故事因果關系寫得很縝密,邏輯上無懈可擊。從野鴨們的描述中,青蛙得知南方有多得像成團烏云的蟲子,本有非分之想的大青蛙于是想出了請野鴨幫助它飛往南方的好辦法,精彩的故事在青蛙自己想出來的好辦法中開場。故事最有看頭的場面和情節到此才出現在讀者面前:“可憐的青蛙像紙小丑似的在高空中擺蕩著。”青蛙知道嘴一松,它就會呼啦一下從高空摔下去,但它最終還是因為忍不住張嘴說話而死于非命。青蛙之死,不是緣于無知,而是由于其本性的缺陷——愛慕虛榮。倘是青蛙無知,不知道在高空“一松嘴”的后果,那么這篇童話所蓄含的人生教訓就膚淺了。青蛙的忍不住“一松嘴”,乃是它生恐地上觀看青蛙飛翔的人們弄錯了想出這奇妙點子的究竟是誰。
青蛙功敗垂成,是它太愛咕呱、愛虛榮的必然結局。
聰明的大青蛙為虛榮心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代價的沉重發人深省。有時,事情從反面說往往比從正面說要深刻得多,而且更具有警世意義。從這一意義上說,《青蛙旅行家》其實是一篇警世寓言。
童話在超越體驗的空間里展開,然而童話藝術假定的自圓其說必須具有很強的真實感,使讀者覺得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故事每一步的推進都是可信的,即童話的形象邏輯是有充分說服力的。《青蛙旅行家》在情節和細節描寫的縝密性上當無可挑剔。
(韋葦)
上一篇:外國童話《[丹麥]安徒生·皇帝的新裝》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蘇聯]高爾基·燃燒的心》鑒賞